很多时候,大多数投资者在股市里面都存在着不动选股票的难题,眼看两千多只股票,无从下手。笔者作为一名老股民,其实对于选股来说并不感到困难,在选择股票之前,投资朋友必须要先确认你所选择的股票类别,如地产股、金融股、电子股等。今天,笔者将把选股这个过程简单划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不动选股的投资朋友不妨认真学习下。
第一、什么是大市的走向?
如果大市趋势不好,笔者劝你最好还是什么都别买,安坐不动。我知道对新手而言,让钱闲着是件极其难受的事情,但你必须学习忍耐。就算你看到很吸引人的临界入场点,也不要轻易有所动作。大环境不适合的时候,作为新手的你胜算是非常之低的。
第二、什么样的股票“牛劲”最足?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两只股票的技术图形相似,比方说同时在充分的交易量之下进入爬坡阶段,其中一只股票属“牛劲”很足的类别,另一只属“牛劲”不足的类别,你会发现属“牛劲”足类别的股票很容易就升了100%,而“牛劲”不足类别的股票要很辛苦地才能升20%。
第三、如何识别板块龙头个股?
当你判定股票大市属于“牛市”,选好“牛劲”最足的类别股票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牛劲”最足的股票类中选择一两只“龙头”股来操作。而这些龙头股可以是该类别的“龙头老大”,如香港银行股中的汇丰银行,也可以是有特别产品或专利的“特别小弟”。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三步骤,你就会发现你的资金在胜算最大的时刻投入到了胜算最高的股票之中。这时又出现另一问题,读者会问第一、第二点都容易明白,也容易判断,但第三点怎么办?在“牛劲”最足的类别股中,怎样找最有潜力的股票?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看看下图这两个技术形态, a、b 图分别代表两只股票的走势图,这两只股票都属于“牛劲”足的类别股中,你现在选一只股票,你会选哪只?假设阻力线的价格同是20元。
很多人靠直觉会选b,因为它从高价跌下来,是“偏宜货”。答案是:错了,你应该选择a 图的股票。为什么呢?先看b 图。很多原先在20元的阻力线之上入市的股民已被套牢很久,他们终于等到了不亏或稍赚解套的机会,你认为他们现在会怎样做?他们会赶快跑,快快让噩梦结束。一般人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再看a 图。每位在阻力线之下入市的股民都已有了利润,他们已不存在套牢的问题。你会发现a 图股票上升的阻力会较b 图来得小。
我们再看看c图和d图,c图在突破阻力线之前的蓄劲期是三个月,d图是半年,你要买c或d其中之一,你会选哪种?
如果是d,你就对了。因为被套牢是极其不愉快的经历,晚上睡觉时想到这只股票都睡不好!很多人撑不住就割肉算了。蓄劲期越久,那些被套牢还未割肉的投资者就越少,它上升时的阻力也就越小。
综观目前市场,有很多牛股一路绝尘越拉越高,让很多之前持有但被洗出去的投资者扼腕叹息,股市这是这样,在底部会想办法让你割肉后踏空,如果朋友们能够在牛股展开主升浪行情前就捕捉到,那就不会有踏空或者割肉的失误了,那么如何在主升浪牛股启动前就提前捕捉到呢?通过对历史主升浪牛股启动前的走势总结,拐点为朋友们总结出了几大特征:
第一大特征:日k线出现小阴小阳线
一般情况下,若股价在相对低位,主力会以小阴小阳的方式缓慢推高,且涨幅有意无意控制在7%以内,因为此时主力不希望有人跟风,更不希望超过涨幅超过7%而上榜,等到股价出现一定涨幅、主力希望市场跟风时,便会出现大阳线。
比如上图是近期某只大牛股主升浪启动前走势,启动前k线小阴小阳排列,走势上处于一个震荡攀升阶段,而进入主升浪之后,股价进入急速拉升阶段,不断拉出大阳线。
第二大特征:出现向上跳空缺口不回补
一般来说,股价跳空高开,是一种强烈的做多信号,若是高开之后股价能继续上行,甚至封涨停板,更是主升浪展开的信号。
比如东华软件(002065),2月5日、4月5日走势,该股主升浪启动时多次出现向上跳空缺口,并且都没有回补,之后股价展开了最具爆发性的三浪上升。
第三大特征:周macd在零轴上方刚刚发生“黄金交叉”或即将发生“黄金交叉”
根据macd的运用原理我们可以得知,macd在零轴上方的“黄金交叉”意味着该股前面曾出现过一轮上涨,且后来出现过调整。当macd再次出现“黄金交叉”时,则表明前面的调整已经结束,而且这个调整只是回档而已,后面股价将进入新一轮涨升阶段。
比如上图这只主升浪牛股,1949点行情中,股价飙升了60%,之后开始跟随大盘调整,虽然调整幅度不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macd指标一直处于下降通道之中,一直持续到3月26日macd指标在零轴上方出现黄金交叉后,股价再次进入主升浪飙升之中。
笔者擅长分析市场,解读盘口,个股,大盘,主力动向,趋势,选股,赢利模式,如果自己不懂,更要学会借力,多向高手大神们学习,少走几年弯路,无论你是被一夜洗白的中产阶层,还是被“收割”的新股民;亦或是经验丰富,依然被套的老股民;要做的就是爬起来,人生没有绝境,只看我们如何抉择,跟上我的步伐,每天为你的投资保驾护航。
笔者微信:梁莉嫔(k6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