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犯头晕?中医教您六招“打败”它!

有许多患者问道:我有高血压,经常会头晕,不知道是不是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引起的头晕有什么症状吗?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徐艺风的坎坷经历
针对患者的这些问题,颐静堂与大家一起聊聊高血压引起头晕的这些事。
高血压头晕的临床特点
高血压患者常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高血压头晕多呈持续性,而非阵发性,一般不伴视物旋转,此与内耳性眩晕、前庭神经炎等所致的眩晕有明显不同,有的为一过性,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
高血压的头晕症状还可表现为:头昏,头胀,头脑不清爽,严重者有头部裹布的感觉,视物模糊,眼睛胀痛,腰酸腿软,头重脚轻,甚至东倒西歪,不能沿直线行走,有的患者伴有头摇动,手震颤,脸色潮红,脾气暴躁,口干,口苦,胸闷,心慌,气短等。
高血压头晕发生时采取措施
头晕的原因千差万别,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判断。一些高血压病人出现头晕症状时,往往以为是血压升高造成的。
会自作主张吃降压药,殊不知,这有可能会引起脑中风。因此,高血压病人头晕千万不要随意加药,而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
中医辨证高血压头晕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更重要的是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医药在调节代谢紊乱,防治靶器官损害,减少危险因素,促进自身修复,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有其特有的疗效和优势。
通常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高血压朋友们,可结合上述症状了解自己是哪种证型,以便针对性地治疗。
高血压头晕的养生之道
1修体态
减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体质指数保持20~242
2节饮食
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增加新鲜蔬菜400~500,水果100,肉类50~100,鱼虾类50,蛋类每周3~4个,奶类250,食油20~25,少吃糖类和甜食。
3适劳逸
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一般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4畅情志
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通过宣教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5忌烟酒
戒烟;限酒:不提倡饮酒(特别是高度烈性酒),尽可能戒酒;如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精量不超过25克,即葡萄酒<100~150,或啤酒<250~500,或白酒<25~50;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
6常随诊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至心病科门诊复诊,密切监测血压水平变化,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