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名师工作室遇上“互联网+”

当名师工作室遇上“互联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强势来袭,全国各地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纷纷启动。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名师工作室成为名师工作室效度最大化的平台。借助网络有效发挥名师作用,促进和带动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将起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和成就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网络名师工作室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辐射到普通教师的教学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名师工作室建设迅速兴起,正在成为基础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从教育行政层面,需要进行怎样的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许多地方慢慢摸索出一些很好的机制;而从个体层面,优秀的工作室则创生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从互联网技术层面,需要开创和搭建这样一个深入交流、资源生成、共建、共享、共赢、共成长的舞台,希望通过“先行者”们的经验展示,对“后来者”有所启发。 一、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的背景和意义 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了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的同步发展,反映了党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大趋势、大方向的把握。信息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教育部要求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明确发展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优先保障农村和边远地区,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数字差距,实现教育精准扶贫。 网络名师工作室由名师担任专业领街和主要建设者,工作室成员协同合作,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创建由区域内老师乃至全国教师共享和参与,致力于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网络平台。网络名师工作室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技巧、科学的教学方法,辐射到普通教师的教学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均提出了“三通两平台”,它着力解决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创造性应用问题,着力解决优质资源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问题。实现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求,探索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二、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构想 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机构及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优势,积极组织教师开发或提供精品资源,为实现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数字资源的上传、入库、存储和发布,实现资源的快速查询、统一管理和共享提供平台。
为更好地发挥网络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从直观展示、方便交流、促进提高、辅助教学等角度考虑,网络名师工作室由网站首页、名师课堂、教学资源、学习空间、名师研修、活动掠影、名师风采录等板块组成,以文本、图片等形式全面展示工作室的动态信息和课改成果。1.名师课堂:以视频形式呈现小学到高中各学科名师课堂实录和教学比赛的优秀课例。名师以其领先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融洽的课堂气氛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给普通教师以示范作用。 2.教学资源:以文稿的形式呈现名师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内容包括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有创意、有特点、可操作的优秀课件。还可以推荐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难点和热点进行分析和解读的文章,介绍国内外优秀教育教学经验的文章。 3.工作室成员空间:工作室成员建立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每位名师建立自己的个性化网页,充分利用个人空间和话题社区,共享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开拓视野,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 用成员空间交流,以其简单易用、即时发布、即时更新、管理方便的特点,成为继课件、资源库、教育主题网站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后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可以上传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可以对感兴趣的教师添加关注,可以互相对彼此空间进行评论、转发或收藏。成员空间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的特点,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困惑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发表出来,与同行或专家进行深度沟通。
4. 网络备课:网络备课已成为教师方便、快捷、高效备课的重要形式,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互动的优势,可以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主备教师将教学设想上传到群或空间中,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展开讨论。主备教师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之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博客平台交流教学得失。通过这种形式,把网络教研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拓视野,获得业务支持,促进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
5. 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伴随着网络普及与新课改出现的崭新的文化现象,是教师自我成长、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教研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可以组织不同区域的教师开展网络协作教研活动,积极发挥名师、学科骨干教师的组织引领作用,实现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网络教研的最终目的应是引领广大教师占领课改主阵地,在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最后形成有价值的网络共享资源,逐步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6. 名师研修:以工作室成员与全市教师互动研讨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话题讨论等活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 活动掠影: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工作室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8. 名师风采:直观展现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体现名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价值。
9. 话题社区:话题社区是话题式轻论坛的交流社区,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联系,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学教研训四位一体,pc端+手机端+微信端+app一个都不能少
网络名师工作室实现“学教研训”四位一体,并通过多终端管理学习、交流、上传发布、分享等任务,让工作室团队成员学员轻松自由地,随时随地,碎片化地参与到工作室的管理中,充分发挥团队教师开发、生成和提供精品资源,为实现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数字资源的上传、入库、存储和发布,实现资源的快速查询、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共赢、共成长的平台。
手机端效果演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建设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大胆实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线上+线下”的双线示范、双线引领、双线带动和双线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