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说,1号线延伸新建,湾里最合适,现在应当调整规划!

非常感谢您对南昌轨道交通建设的关注与支持,关于您对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建议,从您的文中我们理解为有五层意思:一是应该将1号线地铁支线(红湾支线)纳入《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中,并预留延伸到安义的条件;二是湾里的客流满足地铁建设的要求;三是红湾支线作为1号线的支线在会展路或世贸路并入1号线;四是在万达广场旁边的1号线“会展路”站做好预留平行换乘的站台;五是地铁规划审批权已经下放了给省发改委了。经研究,回复如下:   一、因《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8)》没有将轨道交通覆盖到湾里、永修及安义,而正在编制的《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是按照该线网规划编制的,因此无法将湾里、永修及安义纳入本次建设规划。且从湾里穿越梅岭延伸到安义的线路合理性还有待研究。   二、作为地铁制式的轨道交通,其客流要求是单向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大于3万人次,可简单地理解为地铁一个小时就能搭载3万人到南昌市区。根据湾里城区的规划人口规模,到2020年为10万人左右。每天进、出湾里城区的人流量到底有多少?能否符合建地铁的客流要求?还有待作具体的调查研究才能确定。   三、红湾支线在“会展路站”或“地铁大厦站”汇入1号线,就必然影响1号线北段主线的行车密度,降低了主线的运营能力,同时大大增加了运营组织的难度和运营安全的隐患。而东段的乘客还容易上错车,给乘客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不宜采用支线模式运营。   四、1号线“会展路站”因线网规划中该处没有其他线路,因此从工程可行性方案、初步设计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均无预留换乘条件的理由,而且该站目前土建工程已经竣工,目前不可能再做预留。而且线路走向是与红湾公路、会展路是垂直的,根据目前的建设条件也不可能实现平行换乘。   五、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审批权限并未下放给省发改委,只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权可能下放到省级人民政府。 对贵集团公司回复的5点,我有疑问!1,2014年到2020年地铁规划是根据2008年路网编制的,请问麻丘,九龙湖规划地铁是怎么回事?2,关于湾里人流量!1号线延伸到湾里,总不能从新建县城飞过去吧?你们没有把新建人流量还有周末去湾里旅游的人流量算进去,不知何意啊?(你们不要回答我说新建县城离湾里老远了,如果这样请你离开办公室开车延红湾公路走一遍)我们一直强调湾里与新建一起申报!到了你们这就把概念偷换了:我们一直说的是新建加湾里的人流量,到你们口里就成了湾里的单独人流量!就算只算湾里人流量,你们依据(根据湾里城区的规划人口规模,到2020年为10万人左右),你们这是依据哪门子的道理啊?请问现在的望城新区,九龙湖,麻丘,蛟桥,乐化,机场有多少常住人口啊,为什么他们能规划地铁啊,而新建,湾里没有规划地铁啊?纠正你们一点,就是你们规划地铁根本不是依据现在的人流量,而是依据地铁通到哪,人流量就到哪的理论,如果你们否定这一点,望城新区,九龙湖,麻丘,蛟桥,乐化通地铁就没有理论依据了!既然你们依据地铁通到哪人流量就到哪的理论,那只要地铁通到了湾里,湾里常住人口怎么可能才10万啊?(我们可以告诉你,湾里城区前些年,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0万,之所以这些年来人口减少和外流,就是因为湾里交通不便),如果湾里城区通了地铁,湾里城区常住人口也可以达到30万以上!(未来湾里城区包括:幸福街道,站前街道,招贤镇,这三地占地面积比象湖新城面积还是要大一些的,象湖新城规划人口是35万!如果通了地铁,湾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是没有问题,湾里其它乡下我就不算进来了,)!如果1号线延伸到了新建,湾里,新建加湾里人流量,再加周末去梅岭旅游的等等人流量高峰是多少你们自己好好算算吧!3,什么降低主线运营量?1号线去机场会有人流量!?事实会证明1号线过了红谷滩只有延伸新建 湾里才有人流量!(李小龙说:可以把1号线拆分,重新规划,1号线直接西延伸至湾里,原1号线西北段规划成新的南北线路。 现在理论上应该是来得及的,也是可行的。因为1号线开始东西走向然后折个大弯去昌北,这样根本做不活凤凰洲,也做不活乐化,蛟桥)4,与红湾公路垂直有什么关系!?站台可以与会展路站台平行,延伸线路可以迂回,只要整体线保持与红湾公路一致即可,我咨询过地铁建设的工程师这个技术不是问题!你1号线去昌北都能拐大弯,这个红湾支线拐个小弯又有什么关系啊?会展路该站目前土建工程已经竣工有什么关系啊,在理论还有技术都可以改,现在亡羊补牢还不晚,如果你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错误(1号线设计去昌北本身就是大的错误)就让历史来审判吧! 最后咨询个事,南昌未来地铁规划是你们轨道公司的职责吗?综上所述,我们新建,湾里百姓要求不高(没有要求拆分1号线)只要求建个1号线红湾支线去新建,湾里即可!祈盼市里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希望下次市里规划地铁最好搞个听证会,规划地铁是为了百姓出行方便,我们是民主国家,人民有权规划自己的地铁!
关于1号线改为向湾里延伸或者暂时设置湾里支线的问题。
  自从2009年7月《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获国务院批准以来,很多关心和支持南昌轨道交通建设的各界人士对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修改建议,我们已一一进行了答复。在此我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1号线改为向湾里延伸或者暂时设置湾里支线的问题,现回复如下:
  1、关于调整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问题
  由于城市轨交通项目具有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社会效益好而自身经济效益差的特点。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要求:发展城轨交通应当坚持量力而行、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的方针,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确保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盲目发展或过分超前。现阶段,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应达到下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特大城市,其城轨交通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并明确要求:加强城轨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严格项目审批程序。所有拟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城市(以下简称拟建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财力情况,组织制订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规划由发展改革委员会同建设部组织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拟建城市要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城轨交通建设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因此对已批准的规划线路,只能按批准的方案执行,不能进行大的调整,否则需重新报国务院审批。为了尽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在经过国家发改委、国家住建部、省发改委分别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基本维持了建设规划的线路方案,没有进行大的调整。
  通往新建县及湾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并不在已于2009年获国务院批准的建设规划范围内,而且1号线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车站主体、部分区间隧道的土建工程建设,蛟桥停车场也已经开工建设。因此根据当前的工程建设情况,从经济及时间上,目前均不可能把1号线一期工程的地铁大厦站至双港大道站段改为通往湾里,使1号线与“城市中轴线”一致。
  2、关于在第二轮建设规划中,将1号线改为向湾里延伸。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的起点在经开区的双港大街,如果绕回到新建县的长堎镇向湾里延伸,则线路很不合理,在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论证时不可能获得通过,国务院就不可能批准建设。
  3、关于从地铁大厦站或会展路站分叉沿红湾公路设置支线通向湾里的问题
  出于行车安全安全考虑,地铁一般不宜采用支线运营的方式,尤其在尚无运营管理经验的城市,更不应采用支线运营。同时采用支线运营时,不管采用一对一间隔方式,还是采用二对一间隔方式,都影响主线运能的发挥,减低运营效率。另外对主线上车的乘客也造成不便,容易出现上错车的现象。因此,虽然国内有支线运营的例子,但出现过安全事故,而且有的城市已经将原来采用支线运营的线路拆解成两条线运营。
  因此,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综合考虑,结合湾里和新建县的实际情况,湾里和新建县建设轨道交通是有必要的,但只能在线网规划调整中进行综合研究,确定解决方案。
  目前市政府已委托专业单位对原南昌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修编,湾里、新建、象湖新城等区域已被列为本次轨道交通线网修编的重要研究区域之一。
  4、关于客流量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国家规定,轨道交通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国家才可能批准建设规划。鉴于目前新建、湾里的客流特点,是以早晚上下班客流、周末旅游客流为主,其他时间客流量很少,导致全日客流量偏低,即使将该线路的规划编制、上报,也将因建设条件不具备而使建设项目无法获得国家批准。
  综上所述,湾里、新建、象湖新城等区域建设轨道交通的问题,近期还无法确定。
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2013-08-09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