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大国”到“强国”2020年产业规模达1.5亿元

近年来,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发展迅猛,一大批具有“突破性、颠覆性和引领性”的新技术应运而生,例如合成生物、基因操作、类脑人工智能等,为我国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国家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前,科技部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一批生物技术前沿成果,用生物技术推动医药、农业、资源、环保等领域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超过4%。
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技术集群之一。自“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技术领域便进入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现如今,我国生物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生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
从近期开幕的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学术报告上获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生物技术发展专项规划,意在推动我国从“生物技术大国”到“生物技术强国”的转变。这一消息进一步表明国家对这一领域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当前我国生物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的前提下,系列政策的出台也更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在天津联合发布《中国工业生物技术白皮书暨中国生物工业投资分析报告2017》指出,2014-2016年,中国申请人申请的工业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名列第一。
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报告》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发展基础条件,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基础研究进展和专利技术研发进展的总体情况。同时,也指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呈上升态势,与中国的合作互利共赢也在逐步深化。可见,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国际间的合作和我国自身发展上也发挥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从上述一系列报告和规划中,不难看出生物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还将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倾斜,其应用前景十分可观。据此《前瞻产业研究院生物技术行业报告》预计2016-2022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仍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复合增速在15%左右,到2020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
未来,伴随政府利好政策不断,产业前景值得期待。为此,作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自身而言,行业还需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原创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缺乏;生物大数据应用、新一代基因操作等技术方向研究薄弱;生物资源保护及挖掘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现状。通过跨界整合、加大研发合作、继续发展生物技术等措施,为产业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