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对当年救助、报道过我的人心存感恩……前不久我因为救人登上了‘中国好人榜’,党和政府给了我很高荣誉,我更忘不了当年救我的张家界警民们!”3月10日下午,笔者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封情真意切的短信。发短信的人为安徽省铜陵人王绪宏,自称费尽周折才找到笔者手机号码,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后经过核实,发短信者确实为笔者2006年年底以《生死大营救》为题报道过的被救者王绪宏,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九年前的那个冬天。那是2006年12月29日中午,慕名到张家界游览的安徽中年男子王绪宏在武陵源独自户外活动时不慎坠入悬崖,后来在武陵源消防官兵及军地坪街道社区居民的5小时合力救援下,终于安全脱险。此次离开武陵源的时候,王绪宏曾心存愧疚又满怀感激地说:“张家界是我的再生之地,武陵源消防官兵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今生今世我都要感谢张家界……”
时间一晃,九年过去了。王绪宏把对张家界警民的救命之恩时时刻刻铭记在心上,回到老家后自发成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长期作为义工照顾高龄独居老人,多次有见义勇为的行为。2014年7月23日傍晚,王绪宏在铜陵市铜官山区天井湖畔准备回家时,突然听到湖面上传来急促的呼救声。循声望去,只见湖面上有个人在猛烈拍打水面,头部忽上忽下。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跳入湖中奋力将落水者救起。王绪宏的勇敢救人事迹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11月份获得铜陵市颁发的“铜陵好人”称号,随后入选中央文明办评比的 “中国好人榜”。今年3月6日,中国文明网在“好人365”专栏上再次刊登了王绪宏见义勇为、热心公益的先进事迹。颇为凑巧的是,这次被救者竟然是一位在安徽工作的湖南人。“八年前湖南人救我,八年后我救湖南人,这是爱的传递、爱的扩散、爱的奉献。”王绪宏表示,现在已经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习惯,以后遇到同类的事情照样会伸出援助之手。
以前报道看过,确实感人
这个得顶
有因有果
多存善念,必有厚报
确实是多存善念,必有厚报!
为有感恩之心,行善之人传递社会正能量点赞!
“救人是一种习惯和快乐”
——记“铜陵好人”王绪宏
时间倒回到2014年7月23日的晚上6点30分,正值三伏天,白天的暑气刚刚散去,热了一天的市民们开始走出家门,到公园纳凉、散步。
和往常一样,王绪宏在天井湖结束了每天一次的游泳锻炼,回到岸边穿好衣服准备回家。就在此时,湖面上传来了急促的呼救声:“救命!救命!”顺着声音看去,只见在离岸边大约湖面三分之一的位置,有个人在猛烈拍打水面,头部忽上忽下。“有人落水了!”王绪宏立即反应过来。没有丝毫犹豫,他迅速脱下已经穿好的衣服,呼唤身边的多个泳友们一起下水救人。正好湖面上有个废弃的轮胎,他想到了利用轮胎的浮力来救人。他带着轮胎游到了湖面上,几个人共同努力把落水者弄到轮胎上,然后每个人一手托着轮胎,一手奋力向前划水游到岸边。“到了岸边,我们花了巨大力气才把他弄上岸。”此时,王绪宏才发现,这是一个身高达185厘米、体重200多斤的中年男子。他立即拨通了120和110急救电话,并和泳友们一起抢救落水者。
过了一会儿,把落水者送往医院后,王绪宏才意识到自己的衣服、钱包、身份证还丢在公园里。回到公园取回衣物后,他又配合公安机关做笔录,直到晚上11点半,已经精疲力竭的他才回到家。
如果不是这件事情在网上传播开来,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王绪宏这个名字。但当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可以如此勇敢时,他却很淡然地说:“对我来说,救人是一种病,更是一种习惯和快乐。”
原来,对于王绪宏来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下水救人了,而这一切还要从他的童年开始说起。
1963年,王绪宏出生于辽阔的北大荒。父亲是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的志愿军人,1958年转业成为第一批来到北大荒的“拓荒者”之一。父亲在王绪宏心中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也让他接受了最正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这片土地上,王绪宏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留下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在这片经历过战争的土地上,炸弹遗留下来的一个个天坑,天长日久之后就形成了一个个池塘。这是所有在北大荒出生的孩子们的乐园,但也是所有家长们的噩梦。大概6岁的时候,两个一起玩的小伙伴因为玩水不慎溺水身亡。这次事情深深触动了他。幼小的王绪宏还不明白为什么同伴会被淹死,但是他立志自己要学游泳。他花了三个夏天学会了游泳,还教会了身边所有的孩子游泳。“只要鼻子不要呛水,手脚并用划水,让身体飘起来,这样就不会被水吞噬。”王绪宏觉得自己天生与水有缘,说起游泳很有方法。
小学四年级那一年,他和一个小朋友一起摘野菜,那个小伙伴在水库边洗野菜时不慎掉入水中,危急之下,王绪宏奋力跳入水中,从水底抱住小朋友的双腿并将这个身体举起,最终成功救下了小伙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救人经历。16岁那年,在回家的路上,四五个中学生在当地的穆棱河结伴游泳,其中一人不慎落水,在场的同伴吓得目瞪口呆,又是他,再次跳入水中,用同样的方法,挽救了一个18岁少年的生命。
1985年,王绪宏和父母、家人一起选择了落叶归根,并在铜陵安家。转眼在铜陵生活已近30年,在他的记忆中,舍己救人的事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2010年,在路过铜陵长江大桥时,他见到了一个在桥边徘徊欲轻生的女子,旁边的清洁工说她已在此徘徊3天,“爱管闲事”的他拨通了报警电话,还一把从后面抓住了正要往下跳的轻生女子,最终挽救了一条鲜活生命。
这名被救者叫吴湘东,湖南人,今年51岁,是第十五冶驻铜陵建设项目部负责人。
有意思的是,八年前,王绪宏在张家界风景区就是被湖南警民合作在悬崖峭壁上抢救生存下来的,他说;湖南是我的再生地,张家界人是我永生难忘的。
这是湖南记者邓道理当年的一篇纪实稿:
生死大营救谨以此文献给年末岁首和世上最可爱的人:
“张家界是我的再生之地,武陵源消防官兵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今生今世我都要感谢张家界……”2006年的最后一天,在武陵源城区泉家坡悬崖遇险获救游客王先生时见到笔者时,对两天前发生在他身上5小时生死大营救的特殊经历既心存愧疚,又满怀感激。
13时30分,武陵源电视台接到遇险游客求救电话。
12月29日,久晴的张家界突然变得阴冷,武陵源城区的天空还飘起浓雾,小雨中不时夹杂着一粒粒雪米子,似乎正在孕育着一场庆祝新年到来的瑞雪。
当天13 时 30 分,武陵源电视台新闻部接到一名中年男人用手机打来的求助电话,自称姓王,是一名外地游客,在城区凯天酒店北侧野外游览途中迷路遇险,被困悬崖峭壁,生死未卜,急需帮助。
情况万分危急!电视台值班记者张洪涛、刘涛一边要王稳定自己的情绪,一边将游客遇险的消息迅速报告给武陵源区委办,之后立即背上摄像机向游客所说的悬崖山脚下奔去。5分钟过去了,武陵源游客意外遇险紧急预案全面启动,区消防中队官兵、公安人员、医疗救护人员相继赶到事发地带开展营救。
16时30分,救援人员艰难爬行到求助游客遇险地段。
大家赶到现场后才发现,山顶雾气笼罩,悬崖光秃陡峭,根本就看不见被困游客。13时50分,武陵源消防中队指导员欧军歌通过电话联系和山下喊话,才从山底隐约的看到游客遇险的具体位置:游客王先生困在离地面约100米的悬崖间,除了遇险游客顶部有一些灌木外,其他周边全是光秃秃的褐色石壁,悬崖与地面约成直角,遇险环境特别恶劣。加上天气寒冷,王先生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务必保护游客安全!一定要安全解救遇险游客!”全体紧急救援人员在山下迅速制定现场救援方案,最后决定分山下山上两组,山下救援人员负责稳定游客情绪,山上由消防官兵从悬崖顶部放绳解救游客。14时,消防中队姚凯、陶坚固、蒋大兵、于建文、唐磊五名战士根据指导员命令和任务分工,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在当地两名熟悉山形的公安民警的配合下迅速开始登山。
登山的路特别艰难,这座山名叫泉家坡,平时少有人迹活动,是一座野山,根本就没有路可言,且山上松动的石块较多、湿滑的泥土和遍布的荆棘给救援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面对困难,大家没有退缩,中队战士扛着四根大绳,悬着的心加快了大家的步伐,一路上拿弯刀开道,用大绳固定树木,遍布的荆棘一次次从大家的脸上、手上划过,脚下松动的石块、泥土一次次大家发起了挑衅,天上的“雪米子”一次次敲打融化在大家的身上……山上全体救援人员鼓足勇气、密切配合,贴着崖壁、攀着树根,冒着生命危险一步步艰难的向遇险现场靠近。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曲折攀爬,5名消防战士、2名公安民警、1名电视台记者,终于到达了被困游客所在的悬崖上部,看到解救游客的希望越来越大,大家紧张的心情增添了几分勇气。
17时整,遇险游客在消防官兵成功救援下脱离悬崖。
16时35分,在悬崖顶部,姚凯、蒋大兵两名消防战士扒开树枝观察,发现被困游客就在脚下20米处,双手吊在崖壁上的一个树杈上,一只脚踩在一个凸出的石块上,身体几乎悬在空中,面部有很长一条血迹,表情比较镇定,只是由于气温较低等原因,被困游客长时间悬在高空中,脸色、双手发青,生命非常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大家容不得多想,立即进行了短暂分工和前期准备:战士蒋大兵配带好安全腰带;陶坚固、于建文、唐磊迅速用两根安全绳以一棵大树为固定点,其中一根将蒋大兵系牢,另外一根则系上一个安全腰带和一个消防头盔,做好了放绳救人的准备工作;姚凯则与王先生对话,一边稳定他的情绪,一边将解救方法简短的告诉了被困游客。
16时40分,姚凯、陶坚固、于建文、唐磊四名消防战士用安全绳将战友蒋大兵慢慢的从悬崖顶部放到了距离被困游客只有约2至3米处的崖壁处,蒋大兵则将同时带下的另一根安全绳递给被困游客,教他如何系牢安全腰带。16时50分,蒋大兵确定被困游客戴上消防头盔,系牢安全腰带后,向悬崖顶部的战士用对讲机发出施救信号,姚凯、陶坚固、于建文、唐磊四名战士在悬崖上面一把一把的拉,被困游客王先生也配合着努力向上爬,眼看就要成功脱险,突然间绳子往上拉不动了,原来崖壁上的一个长树枝将被困游客堵住了,险情再一次发生,小雪米子不停的在下,崖壁、泥土越来越滑,再不快点拉上来,救援人员的生命也即将受到危险。
“快!快用弯刀将树枝砍断!”——战士姚凯大声喊道。战士们将弯刀递给蒋大兵,可蒋大兵也只能将弯刀递到被困游客手中,悬崖非常陡峭,蒋大兵够不到树枝,要砍断树枝必须靠被困游客自己,大家一起鼓励他,叫他相信自己,相信大家。被困游客王先生在大家的鼓励下,缓缓挥动手中的弯刀用了10分钟时间将树枝砍断了。“一、二!一、二!”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将被困游客拉了上来,接着马上将蒋大兵也拉了上来。
这个时候,已经是17时,天色渐晚,黑幕即将降临。
18时30分,王姓游客完全获救,医院检查仅脸部伐伤。
17时10分,脱离悬崖虎口的游客王先生在山上救护人员小心翼翼保护下,沿着原先登山开出的羊肠小道返回山下。18时30分,夜色已经降临,城区街道华灯初上,王姓游客和山上救援人员一行终于一身泥泞地平安走到山下,随后王被等候在山下的武陵源消防大队教导员邓昌和和战士蒋大兵安全地送上了救护车。经过医院检查,王先生除了脸部有一点擦伤外,并无大碍。所有救援人员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一阵欢呼雀跃,完全忘记了救援过程中的惊心动魄,完全忘记了救援过程中的全身疲惫,完全忘记了救援过程中的所有艰险……而完全获救的王姓游客,不知道怎么感谢张家界的救援人员,只是一个劲地拉住战士们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你们是英雄!是我的救命恩人!”
后来据王姓游客介绍,他叫王绪宏,安徽人,四十多岁,是一位自由职业者,酷爱户外探险运动,二十多天前慕名骑单车来到张家界游览。在张家界期间,他不仅徒步游览了天子山、南天门、鹞子寨、黄龙洞、宝峰湖等核心景点,还独自深入索溪镇、军地坪的各个乡村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深深为张家界奇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土家文化所陶醉。12月29日这天10时许,天小下雨,王顺着一条山道爬到城区北侧的野山(泉家坡)上探险,不料上至半坡后大雾弥漫山坡,前行的山道无法看见不要紧,连后退的山道也无法看清,12时许,王彻底迷路,凭着多年的户外运动经验,他决定往山下走,由于山上乱石丛生、荆棘密布,他在下山过程中不时摔跤,左脸还被一块松动的石块划出一条血口子。他强忍痛疼,用耳朵贴在地面继续寻声下山,没想到最后被滚到悬崖间,情急之下,他双手紧抱住悬崖间的一跟树枝、一只脚踩在一块凸出的石头上求生。直到这时候,王先生才发现自己真正陷入了生命的绝境,于是他通过“114”查到武陵源电视台电话,然后向电视台求救。
“王先生能够成功获救,除了救援人员的舍生忘死精神,离不开他本人过强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自始至终参与救援工作的武陵源消防中队指导员欧军歌如是说。
“如果消防官兵晚来半小时,我就坚持不住了!”回忆起两天前刚刚获救时的心情,王先生仍然心有余悸。他一方面为自己的探险行为给张家界人带来太多的麻烦感到愧疚,一方面又为张家界人冒着生命危险对他营救的过程表示由衷的钦佩。
“今后我会常来张家界!张家界是个美到及至世人喜爱的地方,包括风景,包括人……”与笔者道别时,王先生语气非常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