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的成功与苏宁云商的没落

京东+永辉超市阿里+苏宁云商两年对抗,战果如何
2015年8月6日,京东集团宣布战略入股永辉超市,京以每股9元人民币的价格入股永辉超市,持有永辉超市10%的股份,总价值43.1亿元。
2015年8月10日,阿里战略投资苏宁,阿里巴巴以每股15.17元的价格投资苏宁云商,持有苏宁云商19.99%的股份,总计283.4亿元;苏宁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
两年前,这四家公司的分头合作被外界看作是线上线下融合潮的到来,以及在互联网巨头的影响下新零售业开启。
两年后,这一场互联网与零售企业的“牵手”智斗,从资本市场来看:
苏宁云商的最新收盘价格为11.2元,股价与两年前比下跌17%;
永辉超市的最新收盘价格为7元,与两年前相比上涨43%。
京东“联姻”永辉超市后者业绩不断攀升
1.京东+永辉超市
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2016年,永辉超市净利润翻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67.33%。
2016年的财报显示,永辉超市全年营业收入为492.32亿元,同比增长16.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2亿元,同比增长105.18%。
2017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再次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83.17亿元,同比增长15.49%;归母净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56.94%,超出此前预期。永辉超市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30.55亿元和3.0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6%和55.49%。
京东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流量、物流和仓储;
而京东的劣势也很明显,在生鲜和熟食等电商不好覆盖的领域。
永辉超市最大的优势是生鲜、熟食等经验成熟,且门店多;
而永辉超市的劣势则在于,线上流量缺乏,最后一公里配送覆盖不足。
京东想要保持和巩固在电商领域的江湖地位,一定要实现电商平台全覆盖。
永辉超市的目标是想以生鲜为切入点,做全品类的零售商。
两者优势互补,形成了“永辉超市供应链+就近的门店+京东的入口流量+京东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的解决方案。
这样大大提高了永辉超市生鲜食品的吞吐容量,扩大了生鲜食品的覆盖范围;其次单店营收也得到了大幅提高。“牵手”之后,“版图”的扩张带动收入增长。扩张带来规模效应持续释放,供应链资源整合,导致单位采购成本下降,毛利率得到不断提高。
2.天猫+苏宁云商
先天不足,貌合神离
反观苏宁易购,虽然业绩上没有出现明显亏损,但苏宁云商的收益主要是依靠资本市场操作和变卖固定资产变现、闲置资金开展投资理财带来的投资收益获得,并不是依靠主营业务业绩。
2017年第一季度的报告,苏宁云商实现营业收入373.77亿元,同比增17.3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增126.43%。报告称,苏宁云商在2016年第四季度便实现了盈利拐点,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但仔细查阅苏宁云商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可以发现,报告期内的投资收益为1.56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78亿元,而归属于母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则亏损0.78亿元,仍处于亏损状态。
阿里巴巴“牵手”苏宁云商,切入的商品是电器,这与京东“联姻”永辉超市的切入点生鲜完全不同。
生鲜产品面向的客户群体巨大,毛利小(一般低于12%)而购买频次高,用户粘性强,与京东的高流量结合,相得益彰;
而苏宁所卖的电器,单价高购买频次小,阿里巴巴与苏宁相结合,实质上是在同一平台增添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该对手还能获得阿里的流量和营销支持,对已经进驻淘宝和天猫的其他电器商家形成打压。
阿里和苏宁合作的初衷是想获得苏宁云商的线下渠道,但阿里在物流方面已有布局,除了构建自有的菜鸟网络,也于2013年投资海尔日日顺,再加上苏宁物流,不禁让人感觉有重复投资之嫌。
据业内人士透露,阿里物流体系中带头的菜鸟网的业绩亟须突破,因为进驻它的仓储体系的商家低于预期,利用率低。
海通证券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指出,苏宁云商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与阿里的合作效果不佳,从而导致线下改善和线上减亏低于预期。
得生鲜者,得天下
生鲜赚钱必须做大流量。
尽管京东与永辉超市的合作意在生鲜,但在实际运营方面,却并没有天猫布局的快。
1、“超级物种”对标“盒马鲜生”尚有不足
永辉超市在2017年初推出了全新业态“超级物种”,其在“餐饮+超市”层面作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尝试,市场反应非常好。进而,很多市场人士将其归为盒马鲜生的直接竞争者。
然而大卖场仍是永辉超市的主营业态,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永辉超市其实不需要再新开太多大卖场门店。
但对于大卖场业态本身的线上线下重构升级,其实还没出现。
京东生鲜转向线下
京东似乎也意识到在生鲜方面,自己与永辉的协作中并没形成与盒马鲜生相抗衡的力量,而且地域范围限制在华北地区。
为了弥补生鲜板块的不足,近日京东战略与投资副总裁常斌旗下投资基金“启承资本”对“钱大妈”完成新一轮投资,数额目前未透露,钱大妈本轮投后估值达到6亿元。
钱大妈是一家深入社区的生鲜连锁品牌,目前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多地拥有300家门店,其中95%为加盟店。钱大妈自建冷链仓储和运输,把采购、分拣、运输、到店上架压缩到12小时以内。同时,钱大妈也在布局生产端,已在云南、山东、宁夏、河北、广东等地建立种植基地。
对于c端,钱大妈最为人知名的是“不卖隔夜肉”。钱大妈快速销售的营销策略:从每天晚7:00开始全场打九折,每隔半小时减一折,直到11:00点全场一折,11:30免费派送。
在店面运营上,钱大妈则采取精简sku、标准化门店的措施,以增加可复制性。选址则多在高收入小区,用户对价格不敏感,更愿意为“极致新鲜”买单。
此次京东投资后,钱大妈或将利用京东完善的冷链配送,降低运输成本,弥补价格较高的短板。此外,京东如开放线上渠道,也能为钱大妈带来线下流量。
与选址高档商场的“盒马鲜生”比,京东的便利店布局更下沉,也更倾向与传统超市合作。其原因在于传统零售自有其壁垒。
从大尺度看,巨头们的生鲜战场经历了o2o、c2c、b2c三个阶段,线上的“京东生鲜”和“天猫超市”难分高下,社区便利店正成为新的主战场。京东投资永辉、钱大妈,可能正是大战开始的前兆。永辉、钱大妈都有数百家门店,远超盒马鲜生自营能部署的范围,一旦合作成熟,开始推广,阿里也将不得不有所回应。
读懂京东的“五环”战略生态架构
无论是和永辉超市的合作、还是投资钱大妈,都是基于京东生态圈中o2o战略中的一环。和阿里巴巴“五新战略”不同的是,京东更加强调“电商”主体业务的核心地位。
京东的生态圈主要包含五大战略板块,分别是:电商、物流、o2o、金融与技术。在过去的几年里,京东发展迅速,各个战略板块持续发力,从电商主业的快速增长,到发力消费金融,再到面向本地生活和打造智能生态服务体系,京东迅速完成了从一家创业公司向电商巨头的角色转变。
电商战略:
京东细分了多种零售场景的商业模式,包括京东商城、京东超市、京东全球购、pop平台、京东生鲜、新通路、京东无线、京东通信等等。并先后投资、并购了永辉超市、穿衣助手、qq网购、易迅网、1号店等企业。
物流战略:
主要包括青龙系统、“亚洲一号”物流中心、无人机、三方物流、仓储五个方面。从创业至今,京东建设了中国电商领域规模最大的物流基础设施,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京东已经运营234个大型仓库,6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仓储设施占地约520万平方米,在全国拥有6756个配送站和自提点。
o2o战略:
包括京东到家、京东生鲜、京东旅行、车管家、京东通信、京东宝宝、京东快点七大业务。从2013年11月开始,京东与太原连锁品牌“唐久便利连锁店”进行线下合作。2014年,京东联合11000多家店面对o2o进行深度涉足,并先后与达达、永辉超市和沃尔玛达成的战略合作。
金融战略:
主要有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征信、众筹、支付等多项业务。从2013年11月创立,不到三年的时间,京东金融估值已逾460亿元。同时,京东拥有自己的金融产品,如京保贝、白条、京东钱包、小金库、京小贷等。
技术战略:
京东已经在云服务、无人仓、无人机、人工智能客服、智能家居等多个前瞻性的技术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应用。同时,京东还成立了jdx事业部,囊括了京东智慧化物流中心、京东无人机、京东仓储机器人以及京东自动驾驶车辆送货等一系列高端智能物流项目。
内容整理自界面、商业观察家、新芽newseed、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