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岁的陈双喜是湖南益阳人,临海市涌泉镇流管所的优秀流动人口,也是公调组织的调解员。他1998年到路桥打工,2004年用打工赚的积蓄在涌泉横路村开了家小超市,2008年又跟妻子辗转到了涌泉沙渚村,生活说不上富裕,但也衣食无忧。
到台州后的这16年里,陈双喜已经记不清自己帮助过多少人,调解过多少起民事纠纷。他说:“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出手相助心里就不舒服。而每帮一次人,感觉就像吃了顿饱饭,心里舒坦!”
他是热心的“闲事保长”
陈双喜是个热心的“闲事保长”。大伙亲切地称他“老陈”,他做过的好事,很多很多。
正月初六本应是开开心心地过大年,但是四川人小韩却开心不起来。那天中午,她接到了丈夫的电话,称自己在临海邵家渡的钓鱼亭出了车祸。
涌泉沙渚村离钓鱼亭还有一段路,自己又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的,这可如何是好?最主要的是自己身上根本就没钱。小韩慌了,可她又不知该找谁帮忙。
小韩的焦灼刚好被老陈看到,在老陈的主动询问下,小韩支支吾吾地说了事情的原委,但关于没钱的事情,她只字未提。老陈一听,连忙找人租了辆车,赶到了钓鱼亭,帮着小韩一起报警、送医。在医院的时候,老陈察觉到小韩身上没钱,于是又回家拿了5000元钱给她。
后来,小韩的丈夫伤好之后,将钱送了回来,可老陈硬是没要。
在老陈家附近,住着一名四川籍的孕妇。有一天,老陈无意间听到她的预产期是今年2月份。但一直到预产期将近,孕妇还是没有要去医院的意思,直到有一天下午,孕妇开始肚子疼。老陈一问,原来是因为没钱。
老陈二话不说,从家里拿了钱,又在村里找了几个人,一起把孕妇送到医院待产。
帮了人还不知对方姓名
“看到别人有困难,我没办法袖手旁观。”老陈说。
去年4月份的一天,老陈出门办事时看到了一名男子。这名男子蹲在墙角,旁边放着个旅行袋。看他打扮也不像坏人,老陈出于好奇就上前询问。
一开始,男子什么都不肯说,老陈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聊着。后来男子才说,自己是贵州人,坐车到临海想找工作,结果一路走到涌泉,工作没找到,身上已经没钱了,还饿了好几天。
老陈一听,立马把男子带回了家,给他准备了吃的,还拿出自己的衣服让他先换洗。老陈看他年纪不大,便试图联系他的家人,可他却不记得家人的电话,连家在哪里也说不清楚。
于是,老陈便让男子在他家中住下,一边帮他找工作,一边帮他打听家人的下落。这一住就是半个多月。
两个月后,老陈又帮男子联系到了家人,家人赶到涌泉将他接了回去。原来这名男子是头部受伤后从家里出来的,幸亏有老陈的及时帮助,不然在人生地不熟悉的外乡,都不知会发生什么事。男子家人送钱给老陈表示答谢,但老陈拒绝了,笑称这是小事,自己该做的。
直到现在,老陈都还不知道那名男子到底叫什么名字。而在他帮助过的人里面,有一大半都是不认识的。
他是群众信得过的调解员
在沙渚村,只要提起陈双喜,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也因此,只要陈双喜说的话,他们都听;只要陈双喜开口要帮忙的,他们都会帮。而他的好人缘以及“爱管闲事的毛病”,为流管所的工作甚至是公安工作都带来了莫大的帮助。
沙渚村是涌泉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村庄,流动性很大,如果单靠流管所的力量,很多工作都不能很好地开展。因为老陈的“爱管闲事”,让他对村里的流动人口动态很熟悉,只要有一个陌生的脸孔出现,他都能及时地发现。凭借这一点,涌泉流管所创新了管理模式,特聘老陈为流动人口专管员,实现“以流管流”。
因为老陈的加入,沙渚村的流动人口工作做得相当到位,在排查时达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效果。
去年11月6日下午,一个小偷偷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被邵家渡民警追到了涌泉镇沙渚村。进村之后,因为村道太窄,民警只能弃车步行继续追,但双脚难敌三轮摩托车,加上对村里情况不熟悉,而沙渚村外来人口又较多,很多本地村民都不见得认得全,围追很是困难。
老陈知道情况后,主动借出了自己的电瓶车,还跟着民警一起去追。因为老陈对村里的村民及外来流动人口都很熟悉,当他带着民警追到田间时,一眼就认出了偷车贼,并顺利将其抓获。
因为老陈在当地的威望,涌泉镇还特聘他为调解中心的调解员。自“上任”以来,他已成功调解纠纷上百起。
去年8月,村里一位60多岁的阿婆气呼呼地到老陈的超市里打电话,嚷嚷着要让儿子回来打架。一听要打架,老陈赶忙上去劝阻。原来阿婆跟邻居因为地基的事情发生了矛盾,觉得自己吃亏了,想让儿子回来替自己出气。了解了事情始末,老陈就开始跟阿婆讲道理,跟她讲打架的后果。在老陈的劝说下,阿婆打消了叫儿子回来打架的念头。后来,在派出所的调解之下,双方最终和解。
他是女儿最好的榜样
老陈说,自己这么多年帮了这么多人,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妻子,她一直都很支持他。现在,妻子看到有人有困难,都会告诉老陈,让他去帮忙。
两人育有一女,今年20岁,刚上大二。在老陈的熏陶和教育下,女儿小陈遗传了老爸的“爱心基因”。在公交车上,她坚持让座;在班级里,她是人缘最好的,还时常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
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成绩不好,爸爸又得了癌症,于是,他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后来,小陈知道了这件事,回家跟父亲商量。回学校后,她便组织其他同学给他捐款,还特意到他家里去看望他爸爸,同时劝他不要放弃学业。虽然那笔钱没挽回同学爸爸的生命,但那位同学却回到了课堂,后来努力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考上了大学。
在女儿眼里,老陈是自己的偶像。每次一提到老陈,女儿总是很骄傲地说,爸爸是自己最好的榜样。
好人一生平安
新临海人的榜样
施与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