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的号鸟
一、傅盛的新鸡汤
傅盛在最近给应届硕博士新员工的讲话中说:不管是大专本科还是硕士博士,学霸或学渣,工作后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
作为一名输在高考起跑线的学渣,大专毕业的我能在30岁时混到税前年薪30w+,即使在一线城市北京,也算是实现了对当初不少高考学霸们的换道超车!而这也让我在刚刚拿到30w年薪时,曾经一度以为凭借自己和老婆两人的工资,很快将实现向中产家庭的华丽转身!
看到这里,或许你怀疑我是在以“标题党”之名来行“炫耀年薪”之实,但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只是为了让你看的更透彻:我的“中产梦”是如何像过山车般转瞬破灭的。何况到了如今的2017年,作为身在北京已开启“奔四”模式的资深码农,年薪30w+也只是中等水平而已,并不足以拿来炫耀。
二、30万年薪的幻象和生活的现实
先简单说说我的工作情况:83年it男,山西人,在北京做前端开发多年,专长php,早前学过asp,后来又学了java和android的一些前端技术,曾经自以为接近前端全栈了(除了php较强外其他都不算精通),一直混迹于一些中小私企(因为专科起点不好,没进过名企),有过4次跳槽经历,工资一路飙涨,前几年一次跳槽机会,工资从21k涨到了26k,加上年终1-2月不固定,算是在30岁的而立之年,正式完成了年薪30w+的小目标。
再说说家庭情况:2012年结婚,老婆和我都毫无背景的家庭,在老家市里按揭了一套房,2年生了小孩,后又买了一辆rav4,北京无房,简况如上。在外人看来,可能除了在北京无房外,生完娃又买车,按老家人的说法,2015年也算是双喜临门了。但这种幸福感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发现情况有点急转直下的态势了。
自打生了小孩后,老婆辞职带娃,少了一份收入,又多了养娃和养车的2份开支,加上房子按揭,瞬间感觉压力山大了。自己每月固定工资到手的20k出头(税扣的狠,期待传说中的按家庭收入扣税呢),房租每月5k,老家按揭每月3k,养娃每月2k多,车开的少月均不到2k,我们两人每月吃穿用等日常开支一起5k左右,算下来每月能存下来的钱大概不到3k。
如果偶尔送礼或看病就基本月光了,就算不月光也没关系,等到过年两边老家一回,妥妥的年光!好在以前有些老底还有点余粮。
以前跟老婆过两人世界时,虽然无房无车,勉强也得上潇洒自在的小资了,每年自费1-2次旅游,平时逛街买衣服鞋包、手机化妆品什么的,基本也不用怎么太在乎价格(我们也从来不去奢侈品店),因为,那时可是人人羡慕的“双职工”组合哈!虽然现在我一个人的工资跟以前两人差不多,但实际感受却跟刚毕业的3k月光族似的。
如果仅仅只是上面说的那些,还不至于“说毁了我的三十而立”, 关键问题还在后面:从去年年初开始,听说公司效益下滑明显,去年不仅年终奖只发了半个月(还剩半个月说今年年中看情况发,结果也是呵呵了),甚至一些边缘的岗位,去年年底就开始裁员优化了,研发部门也压缩了几个上手没那么快的年轻人,只保留了一些核心骨干,但是加班压力和业务不景气的氛围,让大家都有点人人自危。
三、提前降临的职场危机
去年年底开始私下接触一些面试机会后,才第一次认识到职场中年危机这么快就来了(以前一直傻傻的以为要到40岁)。抛开技术或薪资匹配度太差的机会外,还有几家很有代表性的职位机会,下下逐一单列:
机会a:一家中型企业的前端开发主管职位,技术经验都符合,工资也基本在可接受区间内,但是部门leader比自己还小好几岁,面试时不知道是否这个leader是对他自己的领导能力信心不足,还是对我的年纪有所顾虑?反正问了几个问题都有点年龄歧视的味道,比如:如果经常加班晚回,里人是否会有意见?你对与年龄比自己小的上司合作怎么看?当时我就有点尴尬了,反正聊得也不怎么投机,最后主动委婉的结束了面试话题。总之,一想到别人那么年轻就做到中型企业的技术总监职位,才知道原来自己这几年已经有点落伍了。
机会b:一家起步期的小公司,工资基本可满足,但是老板要求严控人力规模,希望找个前端技术经验丰富的人过来,独挡一面(我后来才知道是需要“以一当三”),前端算上产品兼ui总共才2人,还是pc端和app都要一起搞的,而且工期很紧。我按标准工时估算,至少需要4个人带日常加班才能搞定。看到过太多的熬夜加班把身体搞废的事,再说这种生死未卜的小创业项目,不见得比我现在的公司强,还不如不跳。
机会c:这其实是一个算是比较接近理想的职位,技术总监岗,公司虽然只有200多人,但业务比较成熟稳定,而且工作环境和前台接待给人很规范。因为后台有第三方供应商团队搞定,技术工作主要以前端开发为主,前后台一共有7个人。面试官是分管技术的vp,除了例行的问到项目经验外,还问了些前端开发常用的开发工具环境、nodejs、原生ndk、awt之类的问题,这些前端技术面试基本过关。自己正在暗自庆幸估计这个机会有戏时,后面剧情很快反转:后面面试官又问到了一些关于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问题。
估计是面试官对这两个问题比较有经验,或者真的有所要求吧,所以问的就比较专业点,而我过去基本在一些小公司混迹,只关注前端语言技能之类的提升,对管理知识除了实战积累的一些外,基本就是朋友圈的一些分享了,小公司平时用不到,自己也没刻意去学比较深一些的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之类的专业知识,结果在这方面掉链子了。
总之,这样过了大半年,前后私下接触了10来次机会,也没有谈成一个。要知道以前基本面试3-4家就能搞定一个offer。而现在不到35岁,自己居然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职场“鸡肋”了!
四、换了两次赛道才超车的兄弟
后来跟一位很早认识的关系比较好的兄弟h聊天,他戳醒了我。h属于那种不循规蹈矩,也不太安分的人,不仅在学校是学渣,在职场也依然是loser,同样搞技术看法,打工6年跳槽2次,工资硬是没上过10k。所以他从校园“跑道”换到职场“跑”后,也没能实现逆袭。但他正因为工作不顺薪资低,就一直琢磨自己找点儿门路做生意。先是学人做淘宝,捣腾手机配件之类的,没怎么赚到钱;很快又转行做外贸电商,开始还做电子数码类,赚了一点儿小钱,不比打工强多少。但他胜在执行力比较强,不死心屡败屡战,只要听说有钱赚的门路,他很快就能着手尝试。自从听说成人用品赚钱,就开始搞那种暴利的成人用品外贸电商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接单的,据说就这小几年,存下了大几十万,比当初打工是强多了,而且生意顺了后现在也轻松了些。所以,h算是“换了2次道”才实现超车的人。
h因为跟我很熟,最近几年也混得不错,评论起我来总觉着带点儿幸灾乐祸:d哥,有些人是读书太厉害把自己读废了,我看你是打工太顺把你自己给废了。这些年你工资一直涨,可能以为这工可以一直打下去,工资可以一直涨到50岁,下半辈子也可以衣食无忧了吧?你以前可能还有点看不上我们这些做小买卖的吧。
你做前端开发乍一看有点技术含量,但其实也是体力活,现在大学招生普及了,你去北京大街上随手一抓,十个有九个是大学生,可能就有3个是搞技术的,这些学生毕业出来搞几年,你那点技术就基本可以学个八九成,他们的工资比你低一大截,体力还比你好,加班又不用顾忌老婆孩子等,你快奔四的人拿什么跟人拼?
要说我还得感谢当初那些不给我加薪的老板,因为工资一直不高,另外我也不习惯上班那些破规矩,所以早就想着自己搞点事。不怕你笑,我当年上班时,就经常在网上搜年轻人怎么快速赚钱的方法,虽然绝大多数方法是骗人的,但还是有些靠谱的,虽然走过不少弯路,但现在总算摸出点门道了。现在生意有些起色,我找了2个亲戚来帮忙,又雇了个大学生接单,我就轻松多了。
虽然h的话不那么中听,但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还真tm对:因为我在第一次拿到20万年薪的offer时,就觉得打工也没什么不好,除了常规加班外,其他周末节假该歇歇该玩玩;工资旱涝保收,又不需要本钱,不像很多创业的老板一样担惊受累。再后来拿到30万后,就开始做“中产阶级梦”了,压根儿没想过几年后工作居然这么难找,也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自己35岁以后,自己拿什么跟年轻人竞争的问题,拖到现在的确是有点把给废了的意思。
五、技能教育的泛滥与理想及目标教育的缺失
说到这里,又想起了傅盛的另一句话——中国的教育绝大多数是技能的教育,很少有关于理想和人生目标的教育。想想觉得自己前半辈子,虽然工资也不算低了,活的也还凑合,但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想和人生目标过,如果勉强算有的话:也就是赚钱致富,走上中产阶级而已,但这其实只能算一个社会人的虚荣心的本能。
我也反思了一下,这些年虽然自己也一直在关注学习新的前端技术,但基本都是工作所需才学的,并非自己有意识去做职业生涯的规划。而且在过了30岁的时候,居然还没有明确的职场目标规划,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已不再是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应该同时加强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的提升了。
职业生涯是否有明确的目标规划,在这些看似细节却很关键的层面上,就能体现出差距来。连一个职场的明确目标都没有,就更别谈人生的理想了。像觉得早期个人电脑太丑太笨重,而要“改变世界“的乔布斯,像大学没念完就迫不及待的像实现全人类”社交网络“梦想的扎克伯格,当然还有”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马云等等。你可以自己yy一下,假若现在有人给你投资一个亿,让你去做一个既能造福社会,又有商业价值的项目,你能很快想的出来吗?
的确,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无论是院校科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不仅都没有重视人生理想与目标培养和训练的教育项目,甚至连这样的专业课程都不多。
六、清醒的评价自己:考99分背后的实力与运气
前端时间在《战狼2》票房突破40亿时,吴京很谦虚也很睿智的说过:一部电影如果票房超过几十亿,就已经不是导演和制作团队可以追求和控制的了,这基本上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碰上了国内国际一些时事的风口而已。另外他还引用前辈之言,说了一句让人想喷又也不好下嘴的话:我能取得这个成绩,也要感谢观众的厚道,电影有很多缺点,观众看到了,只是不说出来而已。吴京能说出这两句话,看得出来在50亿面前,他算是很清醒的。
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年轻能一路顺利涨到30w+,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得不归功于那些无良的黑心房产开发商了——最近10来年,一线城市房价经历过几次猛涨,导致一线城市上班族生活压力暴增,像bat与华为之类的民企领军企业,率先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加薪潮,然后波及到广大中小企业,所以我们无数小私企的上班族,工资也跟着水涨船高了。比较明显的感受就是,在2013年,经历过前几次房产涨价潮后,早年人人追求的“10万年薪“小目标,也像农村的摩托车一样早就遍地都是了;而在2013年能拿到年薪30w的上班族,却依然少见,但等到2015年房价最后一波暴涨后,很多不到30岁的年轻人,都可以轻松拿到30w年薪了。相信身在一线城市的上班族,多少都会有点感同身受吧。
就像h做生意一样,他做淘宝不赚钱,是因为那时淘宝已经很成熟了,而转型做外贸电商,能在短短几年内赚到大几十万,也不能算完全是自己能力所致的结果,既有他的执行力强的因素,也与赶上跨境电商风口期不无关系。
有时候,人很容易把过去取得的一点成绩,全部归结于自己的能力和聪明才智,而忽略环境风口的影响。就像雷军的一句名言:风口来的时候,猪都会飞;只有等潮水退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七、人生是长跑,职场也是,千万别让自己只能笑半程!
所以,清醒的认识自己,才能避免像风口中的飞猪,等风一停,怎么摔下来的都不知道。其实自己这几年之所以工作不那么好找,不仅与自己的年龄、项目管理经验等个人因素有关,同时很可能与国家经济大环境也有关,房价大涨被国家抑制了,工资大涨快涨的风口可能也已经过去。而且经济增速一直在下行,这几年实业快被房产和金融资本掏空了,做实业的老板赚钱也没那么容易,自然就对开高薪招聘的岗位要求更加严苛了,很多混日子的高薪职位,可能很快就会显出原形了。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会借力环境大势的风口,当然是好事,也需要眼光;但问题在于,当风口过去后,你是否具备软着陆的能力,这才是你需要清醒的认知自己、认知环境,提前做好人生规划的关键意义所在。虽然大环境的上行风口已过,但现在可以借力的小风口依然很多,微信、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若你能早些做好规划,或许在人生的下一个半程,你会找到一条能自己掌舵的赛道,把握下半程超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