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越来越强了!中央环保督察第一次攻击中央企业——清除最后一片遮羞布的力量是什么?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瑞杰特研究所
在过去的几年里,环境保护监督和其他政策引发了一场环境飓风。与此同时,环保产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变化,如国有企业的进入。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环境保护的“新时代”。
在我看来,这还没有真正进入改革的深化阶段。过去几年的这些变化只是改革的“痛苦时期”,然后是深入进行改革的时候了。关注趋势取决于细节,尤其是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和关键环节的细节。
01总书记视察三个特殊地方
在非同寻常的2020年,covid-19流行病正在蔓延,全球局势紧张。在这种背景下,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处于重要的序列中,并且实施完全不受影响。为什么要看?
从2020年到现在,总书记已经三次视察了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他三次去的地方都很特别。1月20日,总书记来到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视察滇池保护管理工作。滇池曾经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2008年,总书记视察了滇池污染控制项目。几年后,现在回来已经是“回头看”。3月29日至4月1日,总书记访问浙江,视察安吉县天荒坪镇雨村、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其中,榆次是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地方,西溪湿地是习近平在主管浙江时十分重视的生态保护区。这次访问是对“两山理论”的前瞻性和正确性的考察和肯定。4月20日,总书记来陕西考察秦岭生态保护。14年来,总书记对秦岭非法别墅所造成的生态破坏给予了高度重视,期间进行了6次批示,最终彻底纠正了生态破坏及其背后的腐败现象,具有典型意义。(其背后的逻辑可以参照“秦岭非法别墅案背后——比破坏生态环境更可怕的是政治生态的崩溃”)。这三次调查都关注生态环境问题,都是亲自来到现场的。他们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地方,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典型性,他们的意义不言而喻。2020年是一个节点,今后如何做好环保工作,用中央政府的话说,“坚持到底,抓到底”。如果你甚至不能处理环境保护,不要谈论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02环境保护系统官员负责一方,并成为就业导向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环境保护体系处于尴尬的境地,让人无话可说。环保部门也是一个著名的“清水衙门”,在这里你必须是一个侏儒。这与中国经济建设起步较晚有关,是一个体制和制度问题。但是总有一个不变的趋势,那就是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被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环境保护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环境保护部门权威的提升,轮回乐园最新章节以及环境保护官员话语权的提高。近年来,另一个重要的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政府的环境保护系统官员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成人导向。环境保护部门不再是一个有工作但没有权利的“廉洁政府”,它的权威正在增长,这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伴随而来的将是环保改革的不断细化和深化。这一现象在《李迁鲁背后——这种定位是深化体制》一文中有详细解释,点击阅读即可。
03生态环境部对深圳湾环境影响评价欺诈事件做出了决定性的决定
最近,深圳湾环评欺诈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这些观点大致分为两派。一个是公众派,他们认为欺诈的性质不好,无可辩驳,应该受到惩罚;一个学派是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学派,认为这是应用模板过程中的一个小错误,行业已经做了很长时间,所以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不应该强调。然而,这些争论并不是此次事件的焦点,而是生态与环境部的“不寻常”态度。正如环境影响评价业内人士所说,环境影响评价混乱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这在业外也是很正常的,官方的态度也是很冷漠的,但是为什么这次要严格处理呢?因为它会被纠正。事件发生后,生态和环境部迅速做出反应,并实施了处罚。随后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监督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深圳湾环评抄袭的经验教训,全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督。看姿势,必然会有规定。我们可以参考2005年圆明园环评。圆明园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是积极的。在当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它直接推动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颁布,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和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有人抱怨说“开放的环境评估体系就是脱裤子给人看”,胡说,不脱裤子能算是环境评估吗?如何在不脱内裤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深圳湾环境影响评价欺诈事件也能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吗?请等着瞧。
04生态环境违法举报奖励制度出台
4月2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意见,指导地方政府实施生态环境违法举报奖励制度。这项政策可能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但在我看来,它意义重大。一方面,这是一个新的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体现;另一方面,引入这一制度有其自身的目的。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公民举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对于公民举报,一方面,有必要保护公民的这一权利,这是最基本的;另一方面,是发挥公众监督的力量。然而,在现有的政策法规中,公共监督被作为一个条款来提倡,它没有明显地强调奖励的作用,也没有上升到制度的层面。事实上,作为生态环境的使用者和直接接触者,公众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最佳监督者,这比卫星探测和环境保护监督要有效得多。它只受到渠道的缺乏和堵塞的阻碍,监督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和广泛的发挥。现在生态环境部敦促各地建立这一系统,这表明他们决心密切关注环境问题。
结束语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法规建设、机制建设、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宏观调控已经基本到位。如果我们走得更远,它将得到实施,这一水平的全面展开将意味着改革的真正进展。2020年是许多政策的节点年,也是承前启后、勇往直前的一年。一位新部长刚刚被任命。各种迹象表明,在环境保护方面将进行另一波更严格的改革。
去年7月,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从今年5月8日起,中央生态环境监察员正式开始向监察员提供反馈。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位督察首次将中央企业纳入督察范围。毫无疑问,这是另一个重大突破。从中央企业开始意味着国家也将揭开最后一层遮羞布。5月11日,检查组对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这两个中心企业进行了反馈,并将反馈结果向全社会进行了公示,规模一如既往的惊人。督查组总结了两个中央企业的四个共同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切混乱都要在思想上找到根源。如果思想不到位,生态文明的实施就不会到位。自从环保督察以来,思想问题一直是体制和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中央企业中也同样存在,而且更加直接和严重。例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中国化工油气有限公司纵容其下属五家企业非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柴油,仅2018年就销售了80多万吨,最高含硫量超过985倍。为了进入稀土领域,五矿集团完成了收购,因为它知道赣县金红公司的产能不一致。
这类问题在两个中央企业的整个系统中普遍存在。一方面,高层管理人员不了解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他们纵容和包庇下属子公司,甚至依靠中央企业的名义违法。
上述混乱是当前形势下的严重目标和纠正。这一次,它被无情地指出,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通过秦岭非法别墅的问题,我们可以获得经验,即治理人民。既然国家已经指出了问题,接下来肯定会有整改。二是实施主体责任不到位,这意味着行动不能到位。此外,中央企业系统庞大,管理系统复杂,因此污染问题会滋生。环境保护检查员是揭露遮羞布的大胆举措,这确实令人震惊。有些情况简直令人震惊。例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整个总部只有一名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下面一些企业的环境管理仍然处于空 white状态。五矿集团下属的漳州迪亚钨公司废气无组织,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生活。当地政府多次下令整改,但从未得到解决;然而,当整改不到位时,集团公司向郴州市政府反馈整改任务已经完成。上上下下,五矿没有对直接管理的企业进行评估,而直接管理的企业对下属企业的评估流于形式。因此,问题不是局部的,而是系统的。三.整改落实不到位面对已经指出的问题,两个中央企业只是敷衍了事地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现在看来,中央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相当随意。检查员发现,尽管中央环保检查员小组指出了问题,五矿集团编制了检查员的整改计划,但集团公司领导小组没有研究,也没有发布和实施。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回望”公众反馈中,有6家企业隶属于中国化工,中国化工尚未组织推进整改。第四,污染问题非常严重。这次检查的两个中央企业属于矿业和化学工业,这两个行业都是环境敏感行业。一旦监督失控,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事实上,检查员发现这两家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长期失控。该检查员发现,五矿稀土子公司定南大华公司盗窃了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发现的化学需氧量超过10倍的工业废水。在这位检查员逗留期间,它仍在偷废水。自2013年以来,江西蓝星霍星有机硅有限公司已向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转移或销售了约3.4万吨黑水解液等危险废物。等等,管理粗放、盗窃、泄密等乱象在中央企业中十分猖獗。总而言之,问题很大,规模也很大。中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和命脉,在规模和地位上首屈一指。按照道理,对于这种企业不会轻易下手。在全部125家中央企业中,有96家工业企业,占绝大多数。说到环境保护,根据这次检查的结果,恐怕很少有人是完全遵守的。从这位检查员的反馈结果来看,“不合理”的特征如下:第一,不要隐藏,敢于揭开底部。自从环境保护检查员横扫全国后,他们变得敏锐起来,无处不在。从小规模的分散污染到大规模的纳税人,从相关机构到地方政府,他们都受到平等和毫不留情的对待,而中央企业的这种毫无保留的披露证明了环保检查员的坚韧和毅力。检查组的反馈意见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认可,这足以表明“上面”的态度和决心。第二,措辞严厉,态度坚决。阅读官方检查员反馈的手稿,你可以感受到其措施的严格性和态度的坚定性。这一方面说明问题很严重,另一方面也说明没有回旋余地,必须解决。第三,中央企业稽察特派员在这批人中首次开始对中央企业进行稽察,这实际上是对中央企业监管的一次考验。毫不奇怪,下一次中央企业检查将全面展开。这一举动表明,环境保护检查员对国民、公共或私人、任何组织或任何人都不例外,他们与中央企业一样有价值。实际上,谁督察?它有多强?他们受到平等对待吗?这些不是关键,关键是国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升级改造的坚定决心。联系最近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5月12日,xi总书记访问陕西,重点讲了两个字——转变。山西是典型的能源大省,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煤海”,照亮了半个中国。这种不正常的发展模式使山西陷入了能源依赖的泥潭,滋生了腐败的政治和商业生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如果你下去,你会有危险。如何突破?只有转变。对于山西的转型,习主天下第九最新章节席从2009年开始重视,并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的指导方案。2010年,山西被批准建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后,山西的发展开始走出老路,寻找新的出路。老实说,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但它一直在向前发展。经过初步探索,大同等地已取得初步成效,此次调查的第一站是大同。对于山西的转型发展,习近平强调,山西不仅要有紧迫感,还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取得成就需要很长时间,正确的事情应该坚持,而不是重复或抛来抛去。山西如果能率先开创转型发展的新路,对我国同类型省份也有借鉴意义。这是山西、全国、中央企业和所有企业的路。这条路指向未来,迟早要走。迈出这一步的勇气和策略,是近年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监管和经济模式升级转型的同一力量。这个过程是艰巨的,但它肯定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另一波发展。
污染预防和控制是一场艰苦的战斗——这个国家需要可以调整和派遣的士兵
当前的环境保护是一场战斗,而派兵将坚持两个原则:第一,它是"会打仗";第二,建立一支服从命令、统一行动的铁军。十八大以来,国家首先从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入手,主要是框架和宏观行动,重点是“管理”;后期逐渐延伸到“治理”方面。就“管理”而言,一是有基础可循,二是在系统内进行,有可以调整和派遣的士兵,所以顺利进行;就“治理”而言,这个国家几乎没有士兵可以调整。长期以来,大多数大型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没有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只能依靠不成熟的环保市场参与者。事实证明,私营企业确实在挣扎,已经损失了很多钱。更困难的是,在环保监管揭开面纱后,几十年积累的环境问题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其复杂性、严重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已不再被市场逻辑所允许。民营企业作为一支小力量,很难动摇,尤其是长江保护等突出的环境问题。因此,大量的国有企业突然开始发挥作用,这也解决了国家“治理”的困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统筹规划、强实施”的总体思路。
文章来源:www.atol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