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加气难是因为加气站建设的不足。对于相关运营商而言,或许也会罗列出各种理由,表明建站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但是,在许多商品供过于求的今天,加气竟然成为难题,其背后一个体制性原因就是石油天然气的垄断经营。就目前绍兴而言,也只有一家国有企业可以经营天然气业务。而非市场经济的通病就是效率低、服务差、价格高,而且时不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油改气之后,不仅节约出租车经营成本,而且能够保护环境,其社会效益不可低估。但就是这样一项双赢的改革,偏偏遇上了加气难之类的问题,这与垄断经营不无关系。
就全国大趋势而言,打破石油天然气的垄断经营是大势所趋。早在2006年、2010年,国务院曾先后出台“非公三十六条”和“新非公三十六条”,都提到了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领域。十八大之后,种种迹象表明,这方面的改革进程正在不断加速。在今年6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于能源改革,要“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并要求“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李克强总理今年早些时候也指出,“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要放开竞争性业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有序进入能源开发领域公平竞争。”
由此可见,包括天然气在内的能源领域,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建立真正的市场化体制,已为期已经不远了。而市场经济一再向我们展示的魅力就是竞争充分、供应充足,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拂下,不可能有长时期的商品短缺。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和自由流动性,会将商人的嗅觉培养得异常灵敏,哪里有短缺,哪里就会有投资。5个月过去了,加气竟然还要排队,这种事情今后发生的几率应该是非常小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石油天然气市场真正放开之前,这样一种美好的前景只能存在于我们的向往当中。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对于这个即将被打破的垄断市场,他们显然已经等不及了,他们更企盼的还是供气部门能够拿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尽快增加供气点,结束司机们在烈日下苦熬苦盼的苦日子。所谓改“四风”、所谓走群众路线,这正是一次很好的契机,不妨努力实践。
没有土地供应指标,你有钱有啥用?
每年就那么点建设用地,各个项目都要抢土地,轮到你了,一年过去了
土地流转制的改革才是解决之道
土地都用于房产开发了,拉升GD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