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被大同人记住的,除了耿彦波,还有这位七旬老人


50多年来,他青灯白卷,笔耕不辍,沉积了50多年的汗水和心血,写下塞上大同的史迹典故。他出版《梦回大同府》一书,书中不仅有150余个有关大同古街名巷建筑格局、传说故事的介绍和110余个历代大同名人的故事,还记录了塞上不同时代的历史沿革与地理变迁等鲜为人知的故事,并收录有上千幅塞上区域内的老照片,是一部了解塞上文化的百科全书。
他就是赵佃玺,人们亲切的尊称他为赵老。
1941年出生的赵老虽然已有76岁的高龄,但依然活跃在他所深爱的这片土地上,依然为振兴塞上文化而奔走。近日,由他及其三个儿子共同编著的《北方民俗文化研究》丛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他有很多的头衔:塞北地域史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大同古城民俗馆馆长、大同城区史志学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但功名于他,已如浮云,他依然为人谦和低调,有求必应。有着文人雅士的铮铮傲骨,更有着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3月20日,赵老偕同其他几名人大代表,来到大同市城区四十五校,进行友好坐谈。座谈之余,赵老即兴挥毫,为学校题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十六个大字,随后又为其他各专用教室和随行各人题字。赵老楷书笔法遒劲,端庄肃整;行书笔走龙飞,字随意动,跃然纸上。赵老笔法多变,一字多姿,同样的四个字,竟有诸多变化。一盏茶的功夫,赵老已经题了十多福字。据赵老本人透露,就在昨天,他题字200多福。赵老从不吝字,平均每天题字数十篇,大量墨宝流向民间,促进的传统文化的发扬,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赵老的风采。
胡适说,看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主要看这座城市的人看待老人和小孩的态度。我想补充一点的是,还要看对待学者,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今年古城灯会,赵老为情人节火锅点火,为城市文化活动剪彩,足见这座城市对这位老人的重视。一座城市,只有文化驱动发展,有了精神内核,才有生命力。我们为有这样的城市老人而庆幸,为所有默默关注这座千年古都的人点赞。
同时我们也记得李俊明同志
我不关心别的,我只关心拆了我们的房,多会儿能给房款
经济和文化未必成正比的,但是用文化推动经济,至少是健康的。我想土豪国家迪拜不会比德国和法国更受人尊重。//@漂泊人生宇: 大同经济全省倒数第一,你们有什么可自豪的?
大美大同,最美的,还是大同的人。
大同应该是广意的,不是只是小小的大同市的。不要座井观天,做学问的人多了去了
大同人的骄傲!
现在静下心来做研究的人不多了,为赵老点赞!
大同经济全省倒数第一,你们有什么可自豪的?
大同最美,该人千载难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