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九天大讲堂:赚钱有方法

首先明确两个名词:挣钱和赚钱。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挣钱是指用劳动换取金钱;赚钱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获得利润,二是在很多方言中与挣钱的意思完全一样(比如:做一天工,可以赚几十块钱)。有些人则根据“挣”和“赚”这两个字的结构来区分它们的意思,“挣”字由提手旁和“争”组成,意思是动手争取,所以,挣钱通常侧重于指通过体力劳动获取金钱;“赚”字的偏旁“贝”指的是贝壳,贝壳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充当过货币(也就是钱),“兼”和“贝”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钱生钱,所以,赚钱通常侧重于指通过经营企业或投资而获取金钱(脑力劳动)。挣钱和赚钱究竟有什么区别、有多大区别,不是本讲座探讨的主题。本讲座所讲的“赚钱”,采用挣钱和赚钱的相同点:通过劳动换取金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
在当今社会,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赚钱这件事情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于很多人从学业结束一直到生命结束,都把赚钱作为最最重要的事情。然而,能够致富的人却只是少数,多数人无论怎么努力赚钱也只够一家温饱,还有一些人为了赚钱辛苦劳累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依然一贫如洗乃至债务缠身。
为什么有些人再怎么勤奋和努力也赚不到什么钱呢?原因很简单:凡事都有原因,在赚钱方面也不例外,赚不到钱的根本原因是没掌握赚钱的方法。因此,想要赚到钱,首要的事情就是尽快学会赚钱的方法。今天的讲座,就是要为大家揭示金钱的秘密,并教给大家切实可行的赚钱方法。内容分为重要概念、方法和原则、重要提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重要概念
在讲解具体的赚钱方法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梳理清楚)几个最基本的概念:为什么要赚钱,怎样才是赚钱,赚钱的本质,赚钱的规律。
一、为什么要赚钱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多余。衣食住行、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人情交往、应对突发事件、未来的保障等等,哪一样都离不开钱。而且,生活不只是生存,还要有休闲和娱乐,也需要钱。再有,我们还要帮助他人,还要给孩子留一些资产,还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证明自己的能力,甚至还要证明给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看,再或是为了享受赚钱过程的愉悦感,…… 总之,要赚钱的理由实在是太多了。
然而,上述赚钱的理由,有些是合理而且必须的,如衣食住行、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人情交往、应对突发事件、未来的保障以及适当的休闲和娱乐等。有些却是可以作为赚钱理由但不应当是重要理由的,如帮助他人(帮助他人有时确实需要一些钱,但往往不需要很多,而且更多的时候其实不需要给钱甚至根本不能给钱,而是应该传递观念、知识和信息)。而给孩子留资产、通过赚钱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或是仅仅为了享受赚钱过程的愉悦感,则是完全错误的,并且常常会因此引发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灾难。
咱们暂时先不深入讨论这些赚钱的理由是否合理或者是对是错。毕竟有一点是确定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获取生活物资和满足精神需求,都必须要用到钱。换句话说,为了保障生存和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我们必须要赚钱。
二、怎样才是赚钱
金钱的来源有很多(换句话说,获取金钱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劳动(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艺术表演等)、投资、发明创造、继承遗产、中奖、傍大款、坑蒙拐骗、贩毒走私、打家劫舍,等等。
但是,获取金钱不等于赚钱。在所列的各种获取金钱的途径中,坑蒙拐骗、贩毒走私、打家劫舍等,不是赚钱,是明显而且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也是世界各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继承遗产、中奖、傍大款等,虽然在合法范围之内,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赚钱,而且只和极少数人有关。只有通过劳动、投资、发明创造等而获取金钱才可以称为赚钱。
我们再通过一些常见的例子来加深对赚钱的正确认识。遇重病急病向社会公众募捐不是赚钱,是借助他人爱心解决燃眉之急的举措,而谎称家人患病“筹款”则是诈骗;因身体残疾而乞讨不是赚钱,是弱势群体迫不得已求生存的方法之一,而假冒残疾人“乞讨”则是诈骗;在路边、地下通道里或人行天桥上表演(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路人自愿给钱,可以看做是赚钱,而打着民间传统艺术表演的幌子(比如敲个锣、舞个狮子、唱个曲等)挨家挨户不给钱就赖着不走,则是某种形式的勒索;寺庙收香火钱或出门化缘不是赚钱,是利用某些人花钱买精神寄托而维持寺庙自身的生存乃至敛财,而假冒出家人“化缘”则是诈骗;打牌赢钱不是赚钱;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过度包装,以牟取不合理的“利润”,不是赚钱而是商业欺诈(商业欺诈,是指用虚假的情况比如隐瞒事实、虚构信息、夸大宣传等引诱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
有的时候,人们可能很难分清是赚钱还是商业欺诈,比如有这样一个营销案例:曾经,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因董事会对当前的业绩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一名年轻的经理提出了一个建议: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建议被采纳,提议者得到了丰厚的奖励,公司的销售业绩和利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个案例本质上是典型的商业欺诈: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前提来换取公司的利益(因为消费者不知情,自然还是每次都按照习惯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这样一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增加了不必要的用量)。可悲的是,这个案例却被奉为赚钱的经典,被几乎所有的营销课程引用和推崇。
简而言之,只有通过为社会创造价值(或者说通过开展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如劳动、投资、发明创造等)而获取金钱,才是赚钱。
三、赚钱的本质
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物品(用于满足生理需求)和服务(用于满足心理需求)。而所有的物品和服务都是通过个体按照一定的规则集合起来进行分工协作而创造出来的。钱(货币)则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作为物品和服务的一种标志物(在理想状态下,人类创造出了多少物品和服务,就发行相应数量的货币)。
因此,赚钱的本质就是:只要某个人为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物品或服务(换句话说,满足了一定人群的生理需求或心理需求),就应当获得相对应数量的钱。或者说,对于任何一个人,也只有为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物品或服务,才应当获得相对应数量的钱。
四、赚钱的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在赚钱这件事情上也不例外。在同等付出的情况下,不同的外界条件,可能会造成收入的巨大差别(也就是赚钱多少的巨大差别)。
1、行业不同,收入不同。社会的正常运转,依赖于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整个社会的行业结构以及各行各业的具体形态又因时代不同而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思想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催生新的行业,改变甚至淘汰旧的行业)。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行业分为三类:一般行业(衣、食、住、行、教、玩等),特殊行业(国防、科技、金融等),新生行业(各种试点项目和工程)。通常而言,特殊行业的收入比一般行业高,新生行业的收入又比特殊行业高。
2、岗位不同,收入不同。在同一个行业和同一个组织(比如政府部门、企业或社会组织)内部,由于协作的需要而进行分工,不同岗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不同,所需的技能也不同,收入也就必然不同。通常而言,管理人员比一般工作人员的收入高,技术性强的岗位比技术性弱的岗位收入高。
3、地区不同,收入不同。由于众多因素(地理、气候、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的不同,造成了世界各国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的巨大差别,并因此造成了同样的工作在不同地区的收入的巨大差别。通常而言,发达国家比欠发达国家的收入高,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的收入高,城市比农村的收入高。
人类社会总是一刻不停地向前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规律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这本身就是规律)。赚钱的规律也具有历史阶段性,上述三项规律只存在于人类出现分工以后至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行业、岗位和地区的收入差异将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共产主义社会正在加速到来,但这不是本讲座的主题,此处不做讲解,可参阅《沐九天大讲堂》之《理想社会蓝图》)。
第二部分 方法和原则
一、方法
对于所有人而言,积累金钱(注意:积累金钱和赚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的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开源和节流并举。开源就是增加收入;节流就是节省支出,当然,是指节省不必要的支出,尤其是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和娱乐等(频繁地呼朋唤友去餐馆、歌厅就属此类),关乎全家的温饱和身体健康、老人的赡养、孩子的教育、自我的教育、正常的人情交往等,是很难节省也不应该过于节省的(如何节省支出不是本讲座的主题,这里不做探讨)。
接下来具体讲讲如何开源(也就是多赚钱的具体方法)。
1、明确基本方向。做任何事情,方向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错了,再怎么修正过程,结果也一定还会是错的。事情与方法有四种搭配:正确的事情加正确的方法,正确的事情加错误的方法,错误的事情加错误的方法,错误的事情加正确的方法。这四种搭配中,只有第一种搭配才会是正确的结果,另外三种搭配都只会是错误的结果。因此,赚钱的最基本方向就是:不仅仅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还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这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做对事”。
2、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积极为发展做准备。生存的原意指保存生命,这里理解为保障全家的衣食住行等;发展,在这里理解为越来越好的意思。对于多数人而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生存问题,甚至有很多人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生存辛苦劳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始终没有为发展做准备(上班时间敷衍了事乃至挖空心思偷懒耍滑,工作之余纵情地吃喝玩乐,就是典型的表现)。因此,想要多赚钱,就必须为发展早做准备:⑴、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会有被重用的机会,而被重用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⑵、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无论你的生存压力有多大,无论你有多忙,也还是有很多的时间没利用好而被浪费掉了(绝大多数人浪费的时间平均每天至少在三个小时以上,这些时间被用于对发展毫无助益甚至有害于发展的事情上)。马上行动起来,把所有零散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
谨记:世界上最便宜但回报却最高而且还最有保障的投资是提升自我。
3、拓展收入渠道。绝大多数职业都有比较充足的业余时间,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完全可以利用工作之余拓展收入渠道。拓展收入渠道的最佳方法是投资一些项目,具体投资什么样的项目应根据每个人的客观条件(时间、精力和资金情况)理性对待,而且,因为我们的判断能力有限,难免会出现投资失误,所以,尽可能多投资几个项目(当然也不宜太多),同时避免落入陷阱。有一句经典的投资格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说的就是投资的最基本原则。需要着重补充的是:更不要把鸡蛋放在篮子外面(这里所说的“篮子外面”意指“陷阱”)。
现实生活中,项目千千万万,陷阱也多到数不胜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请参照本讲座后面的附一(考察项目的方法)。
4、学会借力。所谓借力,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一件事情的完成,往往需要很多环节,一个人独立完成所有环节也往往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当然也完全没有必要),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借力。借力的具体方式有三种:⑴、借身边优秀者的力。优秀者不仅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教会我们正确的做事方法,还往往会主动承担一件事情中技术性强、难度大的环节;⑵、借工具的力。做任何事都需要有相应的工具,工具的好坏与效率息息相关,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做同样的事情,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同;⑶、借团队的力。一个致力于服务社会、有着众多优秀者而且分工明确、秩序井然的集体才称得上是团队,只有团队才能使每个人的长处得以发挥、效益得以提高。(提示:跟随团队是借力,引领团队也是借力。如何打造团队请参阅《沐九天大讲堂》之《企业经营》。)
简而言之,学会借力,就是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和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合作、学会使用最好的工具、学会融入最好的团队。这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跟对人”。
5、顺势而为。世界总是不停地向前发展。或者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为了顺应世界的发展,国家智囊团也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根据客观变化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这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智囊团所做的相同的一件事情(也是他们的核心工作内容),只是由于各国智囊团对世界的判断有所不同,因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