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正是顺应现状需求的发展方向,通过数字化和先进的系统集成手段为医疗机构实现就医流程最优化,医疗差错率最小化,工作强度最轻化,病历电子化,决策科学化与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很多大型医院在数字化改造的尝试中遇到了种种挑战:
1. 基于传统的(以财务为中心的)his进行改造。对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医院,其his设计模式以财务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加装了医疗模块,主流技术仍然采用c/s架构,很难从底层上支持临床信息系统。其内部数据结构,体系架构和工作流程改造成了最大的障碍,很多情况下最终只能废弃和替换。
2. 医院已完成临床信息系统改造,并与主要临床子系统进行了简单对接,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子病历。临床信息系统以医嘱为主线,而电子病历以病人为主线,重点针对个人在医疗机构接受各类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这两套系统在业务需求、数据组织和展现上有明显的区分,以现代soa系统设计和基于esb的系统集成为指导,不建议在临床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装电子病历模块,在功能叠加的同时,系统复杂度也呈几何级数上升,最终走回传统his的老路。
3.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与emr系统并存。临床信息系统以医嘱为主线在医嘱处理流程上与临床子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实时数据互通,而电子病历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与临床子系统产生的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和整理。在没有服务总线架构支持的情况下,这两个系统分别与临床子系统接口,形成两个核心,接口数量成倍增长,对临床业务的扩展和维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上述中可以看到,在数字化医院集成改造中过程中,比较常见和突出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多套系统并存、开发维护复杂、业务逻辑和数据应用不合理等等。
例如,住院护士需要登录his,lis和oa;放射科登记室需要同时登录ris和his才能完成操作;门诊抽血室需要同时登录lis和his才能完成业务;体检中心人员需要学会使用ris,lis,his以及体检系统。用户需要重复登录多套系统,新进医护人员需要联系四,五个部门来建立账号,在完成繁杂日常业务的同事还需要在不通系统之间切换,增加了工作量。业务系统接口复杂多样,日益增长的业务对接口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上线初期his开发商将接口平台整合到一台服务器导致负载压力过大,宕机事故很多,目前增加了接口服务器并采用了虚拟应用平台技术,因此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接口开发维护工作。
在接口逻辑和数据应用方面,有一些本应接口自动处理的情况需要人工操作,例如血库退费,放射科退费,预约挂号人员信息不自动更新,his和emr病人信息有时不同步,这些情况增加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某些部门在调阅病人信息时,需要从多套系统中做查询操作,而没有统一的查询操作界面。例如病房医生需要分别从his,emr,lis,ris中调阅病人信息,病案室人员需要从his,病案管理模块中查询档案。这样得到的数据不直观,且浪费了宝贵的系统性能。
要克服和避免这些问题,需要更加合理的架构,基于全局的设计和先进的理念。基于总线,面向服务的hip体系架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将能更加灵活和优雅地实现基础服务和远程协同、移动医疗和双向转诊等新型业务。
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突破医疗行业发展挑战的关键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科学的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更需要有监管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一致努力。我们期待与国内更多医疗行业专业人士一起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并分享行心的最佳实践,敬请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