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网络违法犯罪案例以案说法,信息安全是重中之重

互联网正塑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但它在深度融入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时,也日趋成为新型网络犯罪滋长的沃土。网络犯罪具有诸多迥异于传统犯罪的特点,对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传统运转模式、侦查方法、情报工作机制等方面均形成了严峻挑战......
一、随州公安机关破获系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2016年5月随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主动挖掘线索,发现一网民在互联网上大肆销售全国范围的手机号码信息,并开展扩线侦查,历时6个月成功侦破系列利用“爬虫”工具在网上抓取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并打处犯罪嫌疑人何某、肖某等30人。该团伙利用开办的“急速网络科技公司”作掩护,通过公司化运作,以每月399元和每年1499元的会员制方式,用自己开发的app软件,批量提供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贩卖公民个人信息上亿条,非法获利600余万元,公民个人信息涉及全国29个省市区。
二、浙江嘉兴侦破篡改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
2017年2月,浙江嘉兴公安机关成功侦破易某等人利用网络软件篡改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0多名,追缴赃款100余万元,止损7亿多元。2016年8月,嘉兴公安机关接某公司报案称,其经营的网上生鲜食品商城销售的购物券被人分多次以0.01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每张购物券价值338至558元不等,损失超过40万元。接报后,嘉兴公安机关立即开展调查,梳理出被篡改金额的交易226笔,涉案金额42万余元。经查,方某等人使用网络数据拦截篡改软件,在北京、浙江、上海等地500多家电子商务网站拦截订单交易数据包,恶意篡改交易价格参数后,以0.01元极低价格进行支付购买大额虚拟物品,再进行转卖牟利。
三、北京破获入侵控制网络摄像头案
2017年7月,北京公安机关破获党某等人利用家庭智能摄像头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顺线发现线索135条。经查,6月18日党某得知可通过破解网络摄像头ip和密码可以偷窥他人隐私后,遂非法获取了“云视通”等摄像头破解软件,采用非法手段破解了一批网络摄像头ip和密码,并在相关qq群组中以10元至30元不等价格贩卖牟利。
四、湖北襄阳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2016年11月,湖北襄阳公安机关侦破马某等人窃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查获公民个人信息337万条,冻结涉案资金12万余元。2016年8月,襄阳黎某报案称,其购买房产后就不断有人打电话询问其是否需要抵押贷款,怀疑其个人信息被泄露。经查,犯罪嫌疑人王某利用其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帮助李某通过网络黑客技术入侵了北京某物流公司计算机系统,非法窃取大量收、发快件人员的姓名、地址、手机号码等信息,并贩卖给他人牟利。
五、贵州遵义侦破高考作弊案
2017年6月,贵州遵义公安机关破获明某、陈某、苏某等人组织作弊团伙案,捣毁了一条涉及全国6省7个地市,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各类作弊器材200余件,扣押、冻结涉案资金60余万元。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有网民在互联网上贩卖考试作弊器材,并准备组织人员在今年高考期间代人参加高考。经查,以犯罪嫌疑人明某为首的贩卖作弊器材团伙及以陈某、苏某为首的两个组织作弊团伙,利用高科技手段贩卖作弊器材、组织考试作弊并从中牟利,案件涉及新疆、甘肃、湖北等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