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全世界有三座著名的“赌城”: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摩纳哥的蒙地卡罗以及中国的澳门,因此澳门也就享有“东方的蒙地卡罗”之称,那么澳门的博彩业为何会兴起?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赌王”何鸿燊究竟为澳门博彩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三座著名的“赌城”: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摩纳哥的蒙地卡罗以及中国的澳门)
财政危机,葡萄牙人“被逼”发展赌博
澳门较为成熟的博彩业历史大致可以追溯至晚清。而今我们从清代诗人丘逢甲的诗中就可以感受当时的情景:“银牌高悬门市东,百万居然一掷中。谁向风尘劳斗色,博徒自古有英雄。”当时的赌博方式有“番摊”、“骰宝”、“铺票”、“白鸽票”、“山票”、“字花”等,其中以“番摊”(据说是因为流行于广东番禺而得名)最为盛行。
清末的番摊赌坊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这样一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也就从南向北转移,因此澳门作为转口贸易港的重要地位受到巨大影响。与此同时,香港被英国人割占之后实行自由港政策,葡萄牙人也效仿英国对澳门进行管理,这就导致海关收入减少,澳葡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根据我的研究,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改善财政状况实际上是葡萄牙人维持对澳门管治的先决条件,所以亚马留总督上任之后,首要问题就是扭转葡萄牙人在澳门财政拮据的局面。”张廷茂教授说。
1846年,澳门总督彼亚度(jose gregorio pegado)发出准许开设番摊赌馆的总督训令。随后亚马留(joao ferreira do amaral)于1847年接任总督之后,把“番摊”、“闱姓”、“白鸽票”等赌博方式合法化。除此外,澳葡政府还推出了所谓“专营制度”,即政府通过公开招标而赋予中标人以垄断经营的权限,这项制度起初只针对猪肉、牛肉等日用商品,到1850年则被应用于赌博,从此以后,博彩业就在澳门一步步壮大起来。
澳葡政府于1940年在澳门南湾亚马留圆形地竖立了一座亚马留骑马的铜像,1992年卸下运回葡萄牙。
张教授认为,迄今为止澳门的博彩业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晚清是起步阶段,葡萄牙人确立了博彩经营的法规,也奠定了博彩收入在澳葡政府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2、民国时期是承上启下,澳门博彩业进一步发展;3、1960年代到1999年澳门回归,这个时期主要是澳门博彩业的现代化与改革,特别是奠定了旅游与博彩之间捆绑式发展的基础。4、1999年至今,赌权开放,引进新资本,形成多格局、全方位的发展。
同样沦为殖民地,为什么赌博没有在香港盛行?
同样是晚清政府失去管治权的港口城市,为何香港就没有发展起博彩业?对于这个大多数人都会产生的疑问,张教授介绍说,其实葡萄牙人当初在澳门开赌的时候,香港也曾经开过赌,但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工业国,普遍更加重视工商业资本的力量,所以在各种反对声中,英国议会决定在香港禁赌,并用雄厚的工业实力支持香港的发展。
而反观葡萄牙,则是一个欧洲小国,到19世纪时早已衰落,“当时葡萄牙人要想靠正当的工商业发展是无法继续经营澳门的,更不用说扩张殖民了,因此发展博彩业是一种‘逼上梁山’的做法。”
英国刚刚占领香港的时候就宣布其为自由港
我们通常根据常识也可判断,赌博一般都是违法行为,而澳门从晚清时起,其实就已经将赌博合法化。葡萄牙本国法律虽然是禁赌的,但据张教授研究,他目前看到最早的一份史料显示,早在1952年澳葡政府财政预算当中的赌博项目就是经过葡萄牙国王批准的,所以当时赌博的合法性不仅来自澳门总督,实际上也来自葡萄牙的中央政府。
这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葡萄牙法律中虽然没有明确在澳门发展博彩业,但实际是获得葡萄牙政府默许的。这种情况直到1961年2月,葡萄牙政府才颁布法令,正式将澳门开辟为旅游博彩区,特别允许开设赌博娱乐业,此后“博彩”一词取代“赌博”。
澳门能否告别“博彩天堂”?
2002年,即澳门回归后第三年,澳门博彩业开放。2003年,内地游客可以申请“港澳自由行”。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久之前,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在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的访问时说:“把澳门建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规划于2008年正式提出,这个定位也体现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当中。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门也积极做出自己的努力。”
由此可见,回归15年来,澳门正在努力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加快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并且努力告别此前博彩业“一业独大”的格局。
但是在澳门扎根已久的博彩业是否能够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对此,张教授表示从清朝开始,博彩业在澳葡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澳门经济对博彩业的依赖性一直没有降低。“从澳门回归15年来看,博彩业对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都有促进作用,应该说短时间内澳门的经济发展恐怕还是离不开博彩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