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养鹅的技术难点,如何养好鹅

鹅具有季节性产蛋、就巢性较强、卵泡发育周期长等繁殖特性。每年的4~9月或更长时间为鹅的非繁殖季节。这种繁殖性能的季节性变化导致雏鹅的供应也呈现剧烈的季节性变化,因此雏鹅价格也随季节变化波动很大,夏季的雏鹅价格最高比冬季高出10多倍。为提高养鹅业的经济回报,减小雏鹅苗供应的季节性差异和避免冬季育雏的各种困难,有必要调整鹅的繁殖季节性,使其在春夏季正常繁殖、产蛋,也就是常说的鹅的反季节繁殖。
光照是影响鹅繁殖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控光照,可以通过鹅的下丘脑的光感受器将光电磁信号转换为激素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和内分泌系统调节鹅的生殖活动,从而打破鹅原有的生物节奏,改变鹅的繁殖季节性,进行鹅的反季节繁殖。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鹅舍的改建。与常规的鹅舍相比,用于进行反季节繁殖的鹅舍需要能够进行完全避光。通常屋顶可用油毛毡衬里,外覆杉树皮:屋壁1米以下留空,以放置通风卷帘,或者每隔5米做成0.5~1米的实墙,用于固定卷帘:底部30厘米做成通风口,内外相通,向外延伸,于上覆盖水泥盖板控制光线。舍内每18平方米面积采用40瓦灯泡吊高2米,灯泡外带灯罩,并经常擦拭灯泡,以保持干净,确保光线的效果。
鹅的饲养管理。对于二年龄和二年龄以上的老鹅,养好种鹅的妙招从1月份开始进行长光照处理,在保证白天正常光照外,还需早晚通过人工开关灯延长鹅的光照时间,使其每天保证19~20小时的光照,时间为持续8周。对处于第一个产蛋季的鹅,在进行长光照的同时还应开始限料。通过这些措施诱导鹅休产后,于2月底或3月初开始缩短光照,每天下午4点将鹅驱赶入蔽光的鹅舍,次日早8点将鹅从鹅舍放出,每天对鹅进行8小时光照,持续5周。然后每周增加1~2小时的光照,诱导鹅开产,直至每天使鹅进行11.5~12小时的光照,此时鹅将会进入产蛋期。产蛋期将持续30周,等到12月底1月初再进行长光照诱导休产。这样就可以使鹅的产蛋季节处于5~11月,与鹅的正常产蛋季节相反。此时,鹅的种蛋和雏鹅价格较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
注射疫苗,及时开水开食:注射疫苗:需要注射小鹅瘟血清(最安全,成本高)、卵黄抗体(较安全,较经济,使用多)、小鹅瘟疫苗(雏源需准确);副粘病毒、禽流感疫苗、以防止传染病发生,出现大批死亡。先开水后开食:未开食前先饮5%多维葡萄糖水或电解多维。如长途运输,需到育雏舍停留一小时后给水,水要求是凉开水,保证清洁,连饮3日。营养全价,密度合理:饲喂全价料:选择权威专业鹅料,不要用鸡料等替代,易导致营养不平衡,出现啄羽、痛风等现象。早期生长快,需营养全面:鹅雏早期生长快,需要营养丰富,最好饲喂鹅或肉鹅育雏料。在育雏期,饲喂育雏料,有利于鹅雏保持快速增重,降低饲料成本。早期料重比低:1月龄料重比为1.5:1,2月龄料重比为2.8:1,3月龄料重比为5:1。饲喂育雏料,有利于降低料重比。
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适宜温度:保证温度适宜,起始温度30度,看鹅给温;可防止齐堆压死,防止感冒,保障鹅雏健康发育。光照充足:光线不足,看不见吃食饮水,影响发育;光照过强,易发生啄羽、产生应激反应。前3天24-23小时,每3天下降一小时,强度以每平米4瓦左右为宜。精料满足,多给青料:精料满足:精料满足,有利于鹅雏健康生长,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满足增重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即可,蛋白质要达到21%左右。多给青料:多给青、粗饲料,锻炼消化系统充分利用粗饲料的能力,降低成本,防止啄癖发生。保持干燥,切忌潮湿:养鹅无巧,窝干食饱。不管采取何种育雏方式,火炕、电褥子、网上育雏、地趴等都必须保持环境干燥,千万不能潮湿,以防止疾病发生。潮湿是很多疾病诱发的最重要原因,一定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有效调控。
日日清扫、消毒防病:每天都要将垫料彻底更新,及时清除粪便、脏物。7天前最好每天上、下午各清扫一次,同时早、晚各消毒一次,用百毒杀等消毒药即可。7天以后每隔2-3天消毒一次。小群管理,强弱分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好坏和精细化程度关系项目成败和利润高低。最好是分小群管理,吃食均匀,防止齐堆;强弱分开,将强壮的分到一组,弱的分到一组,避免弱肉强食。增加运动,密度递减:逐渐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密度递减,防止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