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很久没有在我的头条号上写东西了。前些天发了些的视频,好像大家并没有太感冒。
今天心血来潮,打算和大家聊聊现实生活中的我,我的职场真实记录。文章属个人真实写照,如有雷同,纯属扯淡。各位看官不喜勿喷。
【引言】前些天有部电视剧叫《我的前半生》在我们的朋友圈火了,尤其是我们的公司老总似乎也很关注(我在咨询公司),也曾经转发过一篇微信文章在我们的顾问聊天群了,引发了一阵热议。咨询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才刚刚开始,下面和大家聊聊我在咨询公司的初体验——[初入职场]。
一、你最初想做的并不一定是你最终做的
我,目前在北京,一个正规一本学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会,一心想从事互联网行业,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下子就认定要做运营类的岗位。我后来分析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有着最初的那种自以为是的骄傲。我大学的时候(2013年)左右便接触了现在风靡的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从那时便开始对互联网着迷。研究生期间也曾意气风发的带着10多个人组成的小团队去运营一个公众号,可能这个经历让我对互联网运营有那么多的着迷,抑或我可以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词“皈依者狂热”。
但是,就像你想问的那样,你不是去互联网公司吗?不是去做运营吗?怎么跑去做咨询了?
答案是这样的,那段时间我是疯狂的投了一些互联网公司,但是却抱着自己“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天下我最优秀的迷之自信错过了大量优秀一线的互联网公司的校招机会(很多互联网公司是提前给offer,提前校招,越是优秀的公司越是如此)。所以我毕业那会,基本上没有我看得上的互联网公司。也跟风投了一些国企(据说这些企业可以解决北京户口),然而,户口对于我来说也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只能算加分项,事实上,从老师、朋友以及同学的谈话中偶尔可以感受到国企的工作氛围,那个时候便对国企失去兴趣。但是,毕业那会为了找到工作,都会去投一下,也投了不少国企。有些国企给的工资真的很低,而且还不保证给你北京户口,我思忖了一下拒绝了。继续寻觅,寻觅。中间也或多或少拿到了很多公司的offer,但是总觉得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别问我想要什么,其实没有人能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及时现在,我还是认为想要做什么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能说在某一个时间期限内,你碰到的最适合的也是你多少愿意从事的吧。
我们学校总共组织了7-8场大型校招会,我错过了前面几场,放弃了最后的2场。中间有一场我相中了一家公司,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公司。这家公司是国内一家有名的从事战略和人才服务的咨询公司。其实那个时候我对东家了解微乎其微,后来入职后慢慢参加了一些培训才对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然后就按照流程走,投递简历,经过简历筛选,进入第一轮面试。面试没有让准备什么,只是特别提示要着正装。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早上,我按照公司规定,早早的到了公司,坐在公司前面的小沙发上。
第一轮是群面,具体面试的题目这里不便透露,但是也正是因为我的出色发挥,让两位面试官同时注意到了我。群面结束接近上午11点左右,我和其他几位一起进了地铁站,这时公司那边来了电话,让我喊一下身边某某某一起,再回去一趟,深入聊聊。因为群面没有过多了解个人的一些信息,所以这两位领导想更加深入了解。我就和另外他们认为优秀的一起回去了。聊了很多我之前的工作实习经历以及我私底下做的一些事(我做自媒体,带来团队,我在五百强实习的一些事情,我在bat实习干的活),巴拉巴拉,反正说了很多,具体聊了什么,现在记不起来,大致就那些事。
聊完之后有一位领导便说让我去她那个事业部,现在才知道她是公司的总经理。另一位是顾问,比顾问头衔大,管理顾问的,当时我询问了这一轮就定了吗?不需要再面试什么的吗?总经理说:我这边ok,直接可以过来上班。顾问那边说可能需要做个测试即可。反正都表示了要我的意思,我说我现在先不做决定,我回去考虑一下,晚上考虑了很久,也和面试的hr聊了关于岗位的事,说是顾问需要更高的知识学习能力以及更高的综合能力,我琢磨了半天,最终决定去了顾问部做一名顾问。原因有以下几点:
我是一个渴望在知识上超越常人的人,我不希望自己比别人懂得知识少,而顾问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精神,不断的学习新领域的知识,不断突破自我。
面试当晚,人事就把我的微信推给了意向岗位的领导,领导第一时间加了我,这让我很感动和受重视。
其实天天分析企业的发展这些事不是我擅长的,所以我想去挑战一下,如果接受了总经理那个岗位的活,可能我做起来轻车熟路,但是对于我个人没有很大的挑战的空间。
所以,说了那么多,才会有你困惑的解答,也就是标题说的,想做的和最终的选择大部分是不一样的。你呢?
二、这里的“坑人文化”
来公司第一天就让我写方案,这让我很吃惊。但是我从内心深处还是接受的。一是我自以为是的当其为大家认可我,觉得我有能力写出来(虽然事实并不是)。事实是当时其他顾问都忙于一些急于交付的项目,我的领导也在一个咨询项目上,我们就没有正紧见过几面,他一般是在客户公司驻场。时不时的和我约一下回来看看我的工作情况,给我做做绩效辅导。
公司除了咨询还有一块业务是人才培养,所以免不了会有很多培训项目,就会有很多培训课程。这些课程除了非标课程之外都是需要我们烂熟于心的。我们必须在一群人面前很好的和他们介绍我们公司的这些课程。还要根据他们的刁钻问题进行艺术性回答。这不算是坑,顶多算是考核,你会觉得。坑的是你平时是没有时间学习这些课程的,顶多找一位有经验的bd或者顾问给你做个课程介绍。然后加班之后的你回家之后就好好学吧。一般一个星期考核一门。如果表现不好还需要再次考核。当然,我本身觉得这对于新人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氛围,因为他的这种文化会逼迫你去学习。因为你说的不好,大家都看着呢。你就不得不去私下努力,学习请教。然而我的弱点就是不善辞令,可能我可以写很多文字,但是让我说,是非常难的,所以每次考核我的表现不是最差也是很不好的状态。领导的评价是呈现这边需要加强,我的嘴巴跟不上我的思维速度。
还有一个比较坑的是,你可能会经常加班,然后你有大量的调休,然而你并没有时间去休息,因为你天天都忙。不要以为忙完这段你就可以休息一会了,别做梦了。就算公司业务少,领导们也会想着让你做一些内部分享,你要学习学习学习,不停的锻炼你对公司产品的熟悉,包括咨询和培养项目。
虽然,表面上我们称之为“坑人文化”,实际上我们内心深处都是认可的,因为除了这么做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来培养新人。
三、这里的年轻化团队
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关系和同事询问一些事情,因为刚来,对方是个女的,为了不显示那么生疏,就随口叫了句:某某姐,关于……。然后,别叫我姐,我不一定比你大。当时的我瞬间就尴尬了,最后问清楚了确实比对方打,因为她本科毕业,我多上了三年学。
除了大家比较年轻之外,这里的管理也是很扁平化的。我们和总经理的办公室离的很近,和团队领导在一个办公室,没有特殊隔间。除了合伙人之外,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大的房间内办公,大家用的办公电脑也是一样的。有什么工作上的困惑可以和有经验的顾问或bd们聊聊,他们都会很乐于帮助你。如果你认为那么多年轻人肯定不会做出什么专业的事,那你就错了,请看第四部分。
四、这里的专业精神
其实,在来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做事很有逻辑,很专业。但是来了之后才觉得他们对工作的专业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最让我深刻的是他们对于细节的把控。我们作为顾问要经常画一些ppt,我们称之为片子。每个片子之间的配色、标题(我们称之为storyline)和标题下面的部分论据要很有逻辑,下面的论据部分之间也要符合金字塔原理的mece原则。也要说明为什么你要放这个论据,这个论据如果不足以支撑就不用放,可能你在这页片子上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去雕琢,也可能会被领导的一句话而被否掉。此外,每个论据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料参考来源,就像写学位论文一般,不能信可开河,要让客户认可我们的专业态度。除了这些,当然还有标点符号,语句语法,段落对齐等等细节。
所以,来公司之后,才觉得什么才是专业,专业是体现在你工作的每个细节里的。每个细节都要做出超出预期的目标,这才是我被要求做到的,而不是只做到及格或者80分,要做的是突破,可能满分是100分,你要做120分。
五、第一篇[初入职场]结语
用屈原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我本篇文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这里人才辈出,我还太过稚嫩,可能会碰到很多坑,当然这些坑我会一个个的跳过去,等我跳过了足够多的坑之后,再把想说的和大家在这里分享。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点赞,你的留言和评论是我更新下去的动力!谢谢你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