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金融棒棒糖一直有一个简单的看法:中国的事,关键在挑人。
21日晚间,陕西省挂出一系列人事任命信息,其中:任长安银行行长刘红旗为陕西金融控股集团(陕西金控)陕西金控党委委员、书记,并拟任董事长人选。
陕西金融界2018年人事变局就此开始。
“五四青年”刘红旗刘红旗的百度介绍非常简单,只有区区几十个字,还是2015年被省政府任命为长安银行总行行长的事,这与其他在“体制内”成长起来的厅级干部非常不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红旗行长大多数职业生涯走的都是“专业道路”。
经过多个信源佐证,校尉君梳理红旗行长的成长轨迹如下:
1:出身基层:刘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建设银行“渭南县行”,历经一线多个岗位,37年的银行生涯中,县、市、省三级一站都没有跳跃过,于2006年被提升为建设银行陕西分行副行长之前,一直专注于信贷领域,因此至今都被称为“公司金融”项下的专家。
2:饱有毅力:农村出身的刘行长常常自嘲“参加工作前我真的没上过大学”(后期就读于西北大学),校尉君相信这是时代的原因。而需要注意的是,他曾于2012年入选“中国建设银行高级领导人培训项目(edp)”第一批学员(全班仅20余人),足以证明持续学习是刘的一个特点。
3:推崇新意:建设银行至今有员工说,虽然离刘距离较远,但十几年下来都感受到“他是一个讲究创新的人”。校尉君曾在2017年6月发文《刘红旗:“精准脱贫”是不是另类风口》,后台留言中,不少“建行糖豆”仍对“依旧保持创新能力”的刘表示怀念。
4:仍接地气:许多人说“金融家”扮演久了,语言中似乎就缺少了神采。但校尉君在长安银行公众号上曾读到过《12张ppt:刘红旗讲清小微之道》,在这个独立演讲中,刘坚定地说“与大行相比,我们长安银行自己就是小微企业”、“为什么不给小人物梦想,给他们一个机会,一定会吓你一跳”。这样的表达,只能说明刘行长“血仍未冷”,哈哈。
5:专业过硬:这一点校尉君不多说了,在陕西银行业界拥有一定阅历的人,不知道刘红旗的人很少,大家比较一致的评价是:“漫长的一线工作,使刘比较善于建立大逻辑大框架”,而且“对重点突破和节奏把握很有一套”。
是不是有人想看清刘行长的履历?神通广大的校尉君也没有啊!但西安金融棒棒糖更愿意放一条娱乐信息,哈哈。
1963年5月生人的刘红旗,2018年正逢其“54周岁”,闻知其工作变动,不少金融圈的人都开玩笑说:“这是五四青年再上岗啊”。
陕西金控是啥情况?
校尉君接触的大多数金融人表示:“陕西金控确实没有做到位”。更直接的描述是:“做得太空,实际的东西偏少”。
2011年陕西金控成立时的规格很高,时任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揭牌,当时新闻报道中透露的要求是:“要充分利用政府在资源配置上予以支持等有利条件,在市场中奋力拼搏,尽快成为省属金融产业的重要支撑”。
8年过去了,成果如何呢?在陕西金控的官方网站上,可以得到一些核心信息,例如主攻四大业务(投资基金、创新金融、要素交易、资产管理)、构建八大组团(产业投资、创投基金、普惠金融、金融服务、要素交易、资产管理、实业发展、战略研究)。从摊子上看着实不小(总资产215亿元、净资产89亿元、拥有一级企业35家)。
那么,肯定有糖豆要问:回到2011年时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陕西金控有没有完成这一任务呢?校尉君无法回答,这可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有能力的兄弟们,可以从国资委打听一下,他们才是管考核的。呵呵 。
站在一个“正能量+建设性”的公众号作者角度,我们更愿意作一些粗浅的判断(不准确处大家留言批评啊)。
一:“金”字名不符实:
顶着金融控股的帽子,陕西金控在核心的金融组团却几乎是“0牌照”(没有1家控股或者能够并表的持牌金融机构)
1:控股多家担保公司:众所周知,担保公司作为撬动银行资金的杠杆所在,在现代金融领域一直“段位较低”;
2:一家融资租赁:陕西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注册10亿元,陕西金控占比36%,熟悉这一子行业的业内人士评价是“一般般”;
3:p2p:金开贷,实现了初步混改(这曾是校尉君非常有兴趣的一点),但资料显示,金开贷的逾期代偿金额正在放大(这仅仅是来自互金协会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哟,坊间传言糖豆们可以自行打听),而且全行业的“备案大考”正在临近;
二:财务状况并不优良:
与同城公众号相比,西安金融棒棒糖更愿意看看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数据:(以下数据均来自于《2017年第一期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募集说明书》)。
上图很清楚地可以看到,89亿元的净资产只实现了刚刚过亿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31%,这确实不漂亮。(而且从2014年1.61%下滑至此)
这张图显示了目前因为应收款帐高企,导致坏帐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计提的准备都接近净利润的60%-70%左右。
最后看看负债情况
在《募集说明书》中,陕西金控表示,公司负债情况以非流动负债为主,应付债券、专项应付款、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是主要构成部分。客观地说,这个负担并不轻松。如果从流动负债端看,2014年至2016年间其余额为10亿元、29亿元和25亿元,《募集说明书》中亦承认这是“规模呈波动上升态势”。
三:市场化与专业度尚欠缺:
从《募集说明书》中可以看到,陕西金控确实也承担了一些“类政府”职能,出资设立多家带有政策性的担保公司即是证明,尤其是多个“产业基金”也扮演着“引导基金”的角色。但一位接近陕西金控的业内人士还表示:“研究完陕西金控设立的基金,除了养老基金没有涉足之外,大类基金几乎都占全了,尤其是后期设立了几支百亿级基金,我不好说是不是真的募集到位了,但大家真的有这个管理能力吗?”
从这个角度上看,该人士的期待是应该有更市场化的操作,例如mom基金(管理人基金,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机构去做)
刘红旗能否啃下硬骨头
上述3大问题,刘红旗能解决不?这是2018年3月开始留下的悬念。作为观察者,校尉君没有能力想象这事,也无法通过采访从红旗行长处得知进一步的信息,但我们可以猜啊,哈哈。
其一:会不会先做减法?告别“多生孩子好打架”。
做大规模是传统国企的历史诉求,但在“高速度让位于高质量”的大背景下,质量优先肯定是没错的。倘若如此,35家一级企业、数百亿的基金、几十家的投资企业会不会迎来一次“大幅压缩”,就成了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
其二:会不会争取市场化?让“上帝的归上帝”。
这里有一个突出的信息值得重视,国资体系改革的方向已经非常清楚,以陕西投资集团为例,“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已成为公开的提法,从2018年“两会”上释放的信息看更是如此,“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背后,都是市场化改革的意图。倘若在金融领域内亦如此,校尉君判断,省委省政府对省属金融平台的期待与安排,也会符合这一线路图。
其三,会不会力争把金控做实?“名正言顺地走上舞台”。
这一点难度是最大的,纵观省属国有金融机构的股权,经多年自我发展,已经分散于各家之手,而且许多大股东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这就意味着陕西金控如果要做实,方式之一是依靠政府的强力划转,方式之二是用“定向增发、增资扩股”等市场化方式获得其他金融机构的控股权、参股权,同时去争取新设立持牌机构。这是悬念,自然也是西安金融棒棒糖关注的要点所在。
在公布人事任免信息的第一天,这么聊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哈哈。好吧,我们来点更具建设性的内容,看看其他省市的金控平台是怎么做的?(仅显示“持牌机构”)
先看走得比较远的山西模式:提示一下,山西是在2015年12月一次性整合了12家地方金融企业中的国有产权,其官网自称为“山西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全牌照大型地方金融控股集团”。
山西这几年动作是很大的,其2017年成立的山西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山西国投)也曾吓人一跳,他们一次性接获辖区22家国有集团的股权(包括多家上市公司)。这种“真心打造平台”的决心,自然也被市场所关注。
我们再看看“大西安”喜欢对标的成都。这是成都金控的现状,虽然他们全资和控股项下没有牌照优势,但在参股领域,2银1保1券还是比较瞩目的:
广州金控也不错:
再看一下因市场化被高度认可的浙江模式,他们居然也把“国有金控平台”做实了:
校尉君之所以特别在意“金融牌照”的控股权、参股权,是因为在目前环境下,各地争创金融中心并寄望于支持实体经济,与此同时,防范风险的第一道普遍认为是“防范金融风险”,加之金融已是中央事权,多重语境下,已经意味着“如果要拥有省级金控平台”,就一定要有货真价实的金融牌照。
在西安金融棒棒糖看来,把陕西金控做实,起码有以下几个好处:
1:协同放大:同业合作、资金融通,对推动区域实体经济而言,非常重要;
2:风险防范:对外受分业监管,对内统筹风险控制,操作得当,确可事半功倍;
3:资本溢价:有金控平台护佑,持牌机构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可获持续支持(针对“周期”、“反周期”而论);
结尾:
中国的事,关键在挑人。
这是西安金融棒棒糖的一贯看法。
现在,就看刘红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