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羊绒,你从未听说过的故事!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人费尽周折,从印度的克什米尔地区把羊绒原料运到英国的纺织工业重镇bradford,开启了世界羊绒加工产业。在英国纺织工业鼎盛时期,先后出现了josephdawson,todd&duncan,ballantyne,pringle,barrie,hinchliffe,johnstonofelgin等几个从事羊绒加工业的百年老店。
羊绒界的传奇人物ellensmith男爵,一位曾经参加过二战的英国空军飞行员把其中的josephdawson,todd&duncan,ballantyne,pringle,barrie整合在一起,组建了道森国际集团,打造了一艘从原料加工,纺纱,到成衣制作的一条龙羊绒产业航母。
从此,英国的羊绒加工制造业,乃至整个英国的纺织工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档次都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同行业无人可及。在中国羊绒加工业出现之前,道森国际集团几乎垄断了整个欧洲市场。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的羊绒原料加工业逐步发展起来,九十年代羊绒服装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一夜之间工厂遍地开花。经过近二十年的较量,英国的正规军最终不敌中国的游击队,生意不断萎缩。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道森国际集团日渐力不从心,只好把苦心经营多年的子公司分别卖给了法拉利,香奈儿,中银绒业和香港方氏兄弟。
英国的羊绒加工业如今已是昔日黄花,但这些品牌还在,只是换了主人。“苏格兰羊绒”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还在。当英国人提到苏格兰给现代文明所做出的贡献时,他们不仅会想到高尔夫运动,威士忌酒,还会想到“苏格兰羊绒”,一张让苏格兰人引以自豪的名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羊绒成衣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美国的高端市场。
当年人们只能在那些世界知名品牌的专卖店或者像英国的harrods,日本的高岛屋这样的高档百货店里才能见到羊绒制品。售价令人瞠目,消费者非富即贵。从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外贸进出口权的放开,被内蒙,天津等几大外贸公司垄断多年的羊绒原料出口市场向社会全面敞开。丰厚的利润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创业者和投机者。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家竞相低价销售,廉价羊绒产品迅速涌入国际市场。美国的land’send,macy’s,costoco,欧洲的marks&spencer,lafayette,日本的优衣库这些商业巨无霸纷纷开始大量采购中国制造的羊绒服装。
《中国毛衫产业大全》+《中国毛衫大黄页》双期刊正式停刊,少量孤本36元全国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