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卫生机构分布不均,供给结构性不足
从供需的角度分析,我国医疗行业需求增长迅速而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在需求端,2015 年医院诊疗人次数达 31 亿人,同比增长 3%。在供给端,存在结构性不足。我国每万人口医师数 15 人,远低于发达国家接近 30 人的水平,可见我国医师人才的严重缺乏。从每万人口病床数来看,我国的 42 张位于世界前列,但各级医院的病床利用率严重不均,一级医院病床利用率仅为约 59%,民营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仅为约 63%,二三级公立医院的病床供不应求,一级和民营医院的病床空置率却高达 40%左右,说明供给结构性失衡。
中国诊疗人次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每万人口医师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医疗机构分布情况来看,2015 年三级医院以 0.22%的机构数量承担了 19.48%的诊疗任务,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 93.82%的机构数量仅承担 56.36%的诊疗任务,大型三级医院明显以有限的机构数量承载过重的诊疗负担,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虽占据绝大部分医疗机构数量,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诊疗任务,可见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没有得到有效匹配。
医疗机构数量和诊疗人次分布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公立和民营医院的分布中,可以看到民营医院的地位正在逐渐得到改善,2015 年民营医院机构数量占比达到 53%,已超过公立医院数量;但在医院床位总数和病床使用率方面,公立医院床位占 81%,病床使用率达 90%,民营医院床位占 19%,病床使用率仅 63%;在诊疗人次上,公立医院承担了 88%的诊疗任务,相对于 2014 年虽已减少了超过 1%的任务量,但民营医院的诊疗容量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上述数据可看出民营医院在数量上虽已超过公立医院,但可利用床位数量仍然不足,且病床空置率高达近 40%,诊疗任务量与公立医院尚有巨大差距。
2015年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诊疗人次、病床数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除了医疗机构和诊疗人数不匹配、公立/民营医院分布不均,我国的医疗资源还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失衡。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各地区的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水平不均衡,尤其是在江苏、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安徽、重庆、河北、河南等次一线、二线省市医疗人才资源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肿瘤疾病市场空间巨大,医疗资源紧缺
在抗肿瘤药物市场方面,根据数据,中国的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速迅猛,2015 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为 970 亿元,同比增长 14.11%,2010-2015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7.7%。而在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方面,根据统计,中国现存肿瘤患者约为 750 万人,按人均每年花费 7 万元,肿瘤治疗渗透率 60%计算,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 3200 亿元,空间巨大。
我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肿瘤治疗医疗资源方面,2008-2014 年我国医疗机构肿瘤科室的病床数年复合增长率是 10.72%,而医疗机构肿瘤科室的诊疗人次年复合增长率为 15.88%,病床资源的增速远不及患者需求的增速。
我国医疗机构肿瘤科室病床数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医疗机构肿瘤科室诊疗人数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放疗治疗市场,根据统计数据,2005-2025 年间,在发展中国家将有 1 亿癌症患者需要放射治疗,目前仅有 20%-25%的需要放射治疗癌症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而中国较其他国家相比,实际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比例更低。放疗比例与大量的患者需求不匹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肿瘤医疗设备资源的紧缺。根据统计数据,截至 2013 年末,我国每百万人拥有放射性治疗设备仅 1.1 台,远低于发达国家至少8 台以上的水平。
每百万人拥有的放疗设备数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在肿瘤治疗质量方面,根数据汇总分析,我国年龄标准化后的全部癌症 5 年生存率仅为 30.9%,而美国已达到 66%,可见肿瘤治疗整体疗效尚有较大改进空间,而医师资源的缺失是疗效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公立三甲医院聚集了很多高端医生资源,但由于承载过多的诊疗任务,导致无法专注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无法有效提升 5 年生存率。
中美癌症5年生存率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公立和民营肿瘤医院方面,目前公立肿瘤医院占比 60%,仍占主导,但公立三级医院承担了超过 80%的肿瘤治疗任务,已超负荷运转,存在动力去下放部分诊疗任务,而未来公立医院扩张受到政策约束,为民营资本进入肿瘤治疗市场预留了广阔的空间,通过优质的医生资源可有效截流肿瘤患者。
2015年我国公立和民营肿瘤专科医院机构数分布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国家多重政策利好民营医院发展
除了市场空间和公立医院政策为民营肿瘤医院发展带来的机遇,国家层面的多重政策均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构成利好:
(1)医师多点执业放开,医生资源流动:2016 年 11 月 1 日,卫计委发布《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对“医生集团”的构建提供政策支持;
(2)药品零差率,理顺医疗服务价格:2016 年 11 月 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提出在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中占比;国务院“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再次重申该政策。为民营医院打造医生薪酬优势形成利好;
(3)鼓励社会资本介入:2016 年 11 月 8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提出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推进非公立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国务院“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放宽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准入要求。为民营医院的迅速发展与扩张提供支持。
四、需求端市场现状
1、现阶段居民防癌意识与肿瘤防治工作相对薄弱,早期筛查诊断普及率低,约半数患者在肿瘤晚期才被诊断,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预测,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率约为312人/10万人,其中排名前五的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而肝癌、胰腺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为致死率(致死率=当年死亡率/当年发病率)最高的肿瘤。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种类肿瘤的发病率排名也有所变化,如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脂、高蛋白的食品摄入增加,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腌渍食品的摄入减少和水果与白色蔬菜的摄入增加则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癌症中心
与美国对比可见,虽然其肿瘤发病率为中国的1.6倍(高出65%),但5年生存率为中国的1.8倍(高出81%)。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肿瘤早期筛查诊断的普及率更高,每年新发病例中仅24%的患者为肿瘤晚期,而中国约50%的新发病例为肿瘤晚期。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美国国家癌症中心
为尝试解决该问题,国家卫计委曾于2012年发起一项名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北京、广东、山东等9个省份作为第一批率先开展,项目主要内容是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高危人群进行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此外,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开展10年,至今已开设218个项目点,10年间共筛查高危个体157万人。
2、中国2015年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其中药物治疗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预期在未来癌症早诊早治的驱动下,肿瘤手术和放疗的市场份额占比会逐步提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现存肿瘤患者约为750万人,按人均每年花费7万元,肿瘤治疗渗透率60%计算,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一般来讲,肿瘤患者会经历初期筛查诊断、中期治疗和后期姑息疗法三个阶段。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癌症中心,ims数据库(2015)
目前,中国肿瘤筛查诊断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仅占据约5%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份额,约160亿元。从筛查诊断的主要方法上看,中美并没有显著差别,主要都采取内镜、血液、影像学等检查方法;但在筛查的普及率上,中国仍远低于美国。预计未来随着国民防癌意识的提升、肿瘤防治工作的加强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筛查诊断市场份额会有所增加。
此外,随着基因技术、生物信息、大数据的发展,一些新的癌症早期预测平台也开始出现,相关肿瘤的数据库得以建立,开始根据从人群生活习惯到临床体征,从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到肿瘤标记物的微水平变化,以及考虑基因和遗传分子学的变化,对人群进行早期癌症筛查的风险预测。
肿瘤中期治疗市场为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占80%的市场份额。根据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可以初步把治疗市场划分为手术、放疗和化疗(即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的市场最大,规模达到1,500亿元,而且除了针对肿瘤治疗药物外,免疫调节剂和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生素、止吐药、营养支持药物等)也占据了50%的药品市场份额。在放疗市场中,直线加速器是中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设备(~90%市场份额)。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肿瘤治疗手段呈现高药占比、低手术率、低放疗率的问题。预计未来随着早期筛查普及度的提高,患者确诊肿瘤的分期提前,手术(特别是微创手术)占比会有显著提升。而医生和患者对放疗认知度的提升以及放疗设备的覆盖率的增加,也会促进放疗渗透率的提升。在化疗方面,随着卫计委对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的进一步要求,并明确抗肿瘤药物和辅助用药的分类使用原则、使用比例,不断降低辅助用药的使用比例,部分药物治疗的市场份额和辅助用药占比可能会有显著下降。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加州癌症登记中心,文献检索
姑息治疗一般是在肿瘤患者预期生存周期小于1年时进行的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姑息治疗医学是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病人完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患者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其目的是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目前姑息治疗市场规模约为430亿元,占约15%的肿瘤市场份额。患者每月平均花费约为1-2万元,主要用于低剂量的放疗、化疗、其他辅助药物及心理治疗等。姑息治疗在我国的渗透率仅为20-30%,随着患者对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和临终关怀服务要求的提高,上升空间较大。
五、供给端市场现状
公立三级医院承担了超过80%的肿瘤治疗任务,已超负荷运转,同时下放部分诊疗任务;未来公立医院扩张受到政策约束,预期肿瘤治疗存在较大供需缺口
在肿瘤就诊路径中,初期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是肿瘤患者最为重视的环节,因此这个环节中拥有优质医师资源以及长久良好口碑的公立三级医院是患者的首选(部分患者选择海外就医,不在本文所讨论的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范畴内)。
资料来源:专家访谈
但是三级医院因容量有限,需释放部分肿瘤治疗任务。其中,化疗因为受到药占比以及药品加价率的限制,是公立医院愿意下放的治疗任务,但一般由优质的医生为患者制定好化疗方案,并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治疗有效后,再让其前往其他医院接受化疗,国家未来的分级诊疗政策也将更支持化疗向二级医院和民营医院的转移。
放疗对医师、设备的依赖性极高,也是利润相对最高的诊疗项目,因此下放的比例最低。肿瘤的手术治疗主要依赖医生的水平,二级医院、民营医院可以通过聘请有手术经验的医生,来截流部分肿瘤患者。
姑息治疗主要通过轻剂量的放疗、化疗配合止痛和心理辅导,来调节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姑息治疗的盈利空间来自其所提供的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这些并非三级医院的核心价值,因此姑息治疗也是三级医院最愿意释放的诊疗任务,同时也符合分级诊疗政策的要求。
目前姑息治疗主要由二级医院开展,民营医院可以通过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对服务要求高的患者并借此盈利。
资料来源:专家访谈
肿瘤手术比例代表肿瘤治疗市场需求情况,假设中国在2020年肿瘤患者手术比例达到美国现阶段的水平,在不考虑发病率上升、引进新的放疗技术和靶向药的前提下,肿瘤治疗需求端市场将存在约60%的提升空间。
按照医疗卫生十三五规划,公立医院千人床位数将从2014年的3.02提升到2020年的3.3,供给端市场公立医院提升空间约为10%。依此估计,未来肿瘤治疗将存在较大供需缺口,为民营资本进入肿瘤治疗市场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承办单位
1.1.3项目负责人
1.1.4项目拟建地
1.1.5建设规模与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