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稻智客专访之杨鸣明,揭开日企十年“零坏账零逾期”的秘密

为什么关注应收账款?企业应收账款的数据往往能直接企业效益、财务状况,是企业的发展和存亡息息相关的。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争取更多的销售,不少企业给出优厚的放款条件,而客户拖欠账款频频发生,占压企业流动资金久,久而久之坏账越积越多,后果将不堪设想。
曾经东莞永兴电子拖欠供应商800万元货款以及2000多万银行贷款,老板因欠款跑路,这也折射出应收账款的风险所在,a欠b,b欠c,c欠d……恶性循环引发的蝴蝶效应难以估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又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精彩专访,我们邀请的收稻智客——日企专家杨鸣明老师,为大家揭开企业十年“零坏账零逾期”的秘密。
杨鸣明
英国剑桥大学财务管理高级专业级
英国资深注册财务会计师(ffa)
英国剑桥大学财务总监认证
国家职业资格1级/高级财务管理师
中国企业联合会财务总监
历任:
nec(中国)集团华东地区首席财务负责人
世界著名企业sega(中国)cfo、管理部总监、以及sega在中国某关联著名文化传媒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日本大桥集团在华企业创始人之一,财务部部长
35年以上经历各行业体制、中日两国不同文化环境;工作足迹到过日本东京,大阪;中国的外资、国企等。在企业内控、税务风险控制,预算、财务制度及财务团队建设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接下来就是此次专访的精彩内容,不容错过哦!
收稻:您有在日本长达十年的留学经历,这段别样的留学经历给您带来最大的职场和生活变化是什么?
杨鸣明:都说10年培养一代人,在日本长达十年的留学经历,对我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我们做财务的特别适合。
在日本工作、学习中,你会发现日本人做事不仅认真,工作很有计划、有安排,大到年度计划,小到工作细节,都要求我们方面方面事无巨细,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有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事情。这个对于我以后的工作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日本,大部分人都会随身带着一个被称为“手账”的笔记本,将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安排细化到每小时,随时随地掏出来翻翻看,或者在上面记些什么。每天只需要抽空5-10分钟,来梳理今天的任务,规划明天的任务,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在企业工作尤是做财务的,要对整个企业的过程全部了解,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有计划的对待,在日本留学的十年经历对于往后的生涯中受益匪浅。回国后,我发现很多日企的老板来到中国后,常常会觉得这里的下属都用的不得心应手,这是一个文化差异产生的问题,正因为我有日本生活工作的经验,才能够让我轻松承担起中日文化的桥梁,为企业决绝问题和矛盾。
当然,在生活方面影响也大,在日本学习久了,就喜欢追求简单、舒适、健康的生活,懂得如何在压力生活中寻得一点轻松与自由,不要把自己的搞的太浮躁,这就是日本十年给我带来的烙印吧。
收稻:您一直在日企里面工作,您觉得日企在财务领域有哪些可以优势可以分享和借鉴的?
杨鸣明:可以从这3个方面分享下
1)财务规章制度
因为自己一直都是在比较大的日企业工作,公司拥有一系列的财务规章制度,包括一些细小方面的制度。因为日企比较细化,会将制度细化到每一项,譬如:应收应付制度、销售确认制度、采购制度等等,用相应的制度来进行规范。企业要做到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要求财务成为一个纲领内容来担当公司的风险管理层,而这些风险就要从企业的供应链、人财物方面进行管控。
2)预算制度管理
日企在财务领域里有一个预算制度管理,早起国内就有很多企业,包括上市企业,它们一整套完整预算制度。举个例子,当年华虹nce合资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很好的预算制度,日本人每天追着各个部门领导人要预算,虽然当时的财务很辛苦,就目前华虹公司能的发展状况,其实和预算制度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预算是企业方向和目标,它是一个数字化表现,如果说没有预算,那企业就没有方向了,由此可以看出预算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3)财务服务意识
在日本企业里,财务部是和总务、人事等都归于服务部,而不像国内一般,把财务部单独设立为一个重要部门。因此在日企中,财务部的服务态度意识是优于国内企业,在国内很多企业将财务部看作是老板的左膀右臂,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优越感,对客户的服务自然差了些。当时我在的日企也是财务部归属在服务部门内,因此在服务和内控两方面双效合一下,对企业经营有着偌大的帮助
收稻:在您的工作中,您能做到10年没有坏账,是否可以分享下在应收账款领域是如何做到的呢?
杨鸣明: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确立和设立,应收账款是否做好,其实和企业的财务总监、企业老板、ceo都是有关联的,财务要和他们达成共识,就目前来说,企业更偏重销售,一般认为应收账款是就是该财务来管控。当年我进入企业,其中子公司由我这边来进行管理,前期我会和公司的总经理进行交流,关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当时我进子公司的时候有一些坏账,已经有三五年收不回来了,一直挂在账上,首先我们得先把坏账做个处理,这只是一时的方策,更重的是今后如何杜绝收账管理漏洞。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领导、老板支持财务工作,明白应收账款并不指示财务部门管理
老板们都懂得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企业就没有税,但是他们并不明白这个钱是不一定只有财务部门来管理的,当时我是和老板进行交流,说要在考核制度里面增加应收账款回收考核,让其明白这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是老板业绩。得到老板对财务部门工作的支持,让财务部作为老板代言人,来担当做应收账款的管理,管控起来更是事半功倍。
2、公司职员的财务培训
上至老板、ceo,下至普通员工,特别是销售部门全员都要进行培训,新人训的时候需要培训一次,销售人员需要每天都进行多次培训,这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意识到,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生存的必要性和对自己的重要性,对于销售来说,业绩做得再好,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企业没有钱发放绩效。培训是反反复复的过程,并不是做一次就够的。
为什么有的销售会产生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这个就和销售策略有关,它是否符合会计原则?因此我们要对会计原则进行术语转化,将一条条的原则变成一个个案例,在公司内部进行培训,让大家了解哪种情况合法合规合会计要求的,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是我们公司一直兢兢业业持续保持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销售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十年下来,我们公司应收账款能做到0坏账,这个我职业生涯中非常自豪的,这就是关于账款管理的一些心得吧。
收稻:针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您肯定做过很多了,而且您还对非财人员培训,能够将深奥的财务知识,通俗易懂的讲解出来,您能分享下是如何实现的吗?
杨鸣明:我在企业做过很多培训,基本每月至少有一次培训会,培训也有多种方式的,一种是请人做内部培训,另一种就是让财务部门的员工到外面去接受专题专业的理论知识培训,不仅如此,接受培训后再与整个部门做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又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这对财务部人员培训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除了这些培训之外,我们也会给企业员工做培训,一个是新员工入职的培训,那另一个就是专题类培训,譬如财务基本知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知识的培训。有时候会结合政策变化做培训,譬如营改增时会做一些做增值税相关培训,总是要时时刻刻做培训。
现在我们接受的培训大多数自于商业院校教授,都是理论性知识,像财务部的员工都是接受过正规院校的学习,或者正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群来说,比较易懂易理解,但是对于非财人员来说,他们很难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对非财人员做培训要注意两点:
1、有实战的、落地的案例更有说服力
在实战的落地的,有实际案例的,都可以让他们看到实际的案例的都可以让他们看到,比方说就拿到我们自己企业里面的一些数据,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样的培训才更有说服力。
2、善用简单图像进行表达
在中国有个特点,在各大院校、培训班上课,所有的教材都是文字多,图片少,而国外只需用简单的图像线就能表达清楚。这对非财很有帮助的
收稻:如此好的成就,肯定离不开自我约束,这和高效管理有着息息相关的,9月4号,你在南京也进行了此内容风向,您又是如何高效管理自己的时间的呢?
杨鸣明:这离不开十年日本工作经历,日本人都有自己的日程管理,当时我也懵懵懂懂跟着做,只是简单的做好每一个日、月、季计划,甚至每天每小时都做好规划,真正时间管理落实还是回国以后,因为国内的工作变化很大,包括形势变化、政策变化,日常的工作自然时常赶不上变化。因此萌生了学习了如何快捷高效工作,其实最简单的就高效管理就是,你的目标在哪里,你想做什么,要规划好就是每一天的一个日程,其中就有2个重要的原则优先系和重要性,重要性的事情一定是提前做,而不是等到来了在做,提前安排好了,你就可以从容的去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9月4日杨鸣明南京专题讲座
在工作中,做到自我高效管理还不够,在团队中也需要,因此我会在企业内做些关于高效管理的培训,培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自己团队,也要对其他相关部门一起来接受高效管理,例如销售、采购部,让大家能够达成共识,对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优先运作好,从而达到双赢效果。
讲座后收到小伙伴的心得反馈
收稻:您现在入驻收稻智客平台,对于这样的人才分享平台,您的理解是什么?或者说想要从中获得了什么?
杨鸣明:其实离开企业之前,自己有一些安排和打算,工作了40多年,同时也累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自己很愿意去做一些知识分享,恰好这个时候遇到了收稻智客平台,我们都知道分享者和接受者之间需要一个桥梁,而桥梁只是一个走过的概念,过也就过了,而收稻是一个平台这使桥梁的概念更重,它承载了更多理想,对想我这样的智客很重要。
另一方面,因为时代在变迁,知识付费也是符合整个经济的环境,对于知识付费这个概念,就像是呼吸,人与树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因为现在是知识付费的时代,是知识分享的时代,我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或企业,我们都可以同行共勉。收稻智客平台工作主动热情,帮助智客实现更多的梦想,这让我觉得很棒,最后有一句话是收稻也是送给自己,我们因缘分相聚,因互助成长,因智慧光华!
以上就是本次专访内容,如果你有对杨老师讲座内容有兴趣的,可关注我们收稻智客平台了解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