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框架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分析对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框架,能够帮助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容和发展阶段两大维度出发,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包括发展阶段、所处阶段等各维度的内容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容维度的建立是通过将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所提出的各维度及内涵进行对比,并参考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所提出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技术)、教学法、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教师专业学习共计七个维度,形成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维度的内涵如下图所示。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阶段是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各阶段所对应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征、kozma所提出的人类能力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所对应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特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划分为技术素养、知识获取、知识深化、知识创造四个阶段,各阶段关键特征如下图所示。
基于以上所提出的有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容维度和发展阶段的分析,形成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二维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等标准的各项指标,形成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框架28个模块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并根据各模块中具体内容提取了关键词,形成的包含关键词的分析框架,如下图所示。
基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框架,可以分析:
①可以让教师在顶层了解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位置,所处的发展阶段等;
②能够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容维度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水平给出明确的定位,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
③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面向教师群体,例如分析一个区、一所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面向教师个体,例如教师可以基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框架对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分析,以确定自身整体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各内容维度的发展水平。
【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关注头条号“思想在路上”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