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的最大魅力在与它的多功能性,能满足不同人的兴趣和需要。2002年“博客中国”开站第一天,就申明博客倡导的精神就是“开放、共享、自由”。“专门研究博客的传播学者方兴东认为博客的三个最重要的特点可能是: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博客与传统媒体的不同在于传统媒体都是由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集中控制的,由这些中介主导和控制;而博客是开放的、共享的,这些传统中介系统的消除,使个人空间直接变成了公开领域”。博客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无可置疑的颠覆性,而与同根生长的其它互联沟通方式,如bbs、e-mail、icq相比,bbs公共性强,而个人性较弱,缺乏约束;e-mail、icq多用于个人之间的通讯;而博客则是个人性与公共性的结合,是个人在网上展示自己、与别人沟通交流的综合工具,博客的反馈渠道较通畅,受众在这里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博客又被译为“网络日志”、“网络日记”、“网志”,与传统日记相比,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点。传统日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是放在家里、锁在抽屉里、甚至连最亲的亲人都看不见的。而博客——“网络日记”、“网络日志”,其突出特点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和交流的,是任何想看就都能看的东西。因此博客绝不是单纯的私人空间,具有很强的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
互联网高速发展,博客及博客文化正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和焦点。如去年新浪网明星徐静蕾博客点击量突破千万,近阶段炒股狂热导致和炒股相关的博客如“带头大哥777”的博客也是点击量高的惊人,就因为股民们指点迷津且荐股准确率高达90%而受到热捧。开博不到三个月点击就突破900万,单日点击已超过老徐,成为“中国第一博”。网络的普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求知欲、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等都是博客繁荣的原因,博客在新社会、新文化背景下发展为一种新的交友媒介、交友方式,利用博客聚拢一些志同道合的笔友、文友畅谈人生诸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博客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还掺杂着一些“虚假繁荣”,如很多“开博”的人目的性不强,跟风心里较强,似乎不开博就是落后、就是和时代脱节。甚至还有一些人“开博”是另有所图,利用博客的开放性、广泛性散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毁谤,达到一己之力,进行博客“恶搞”。
博客的发展和其反应内容,和生活、工作、学习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受众的口味、喜好等关系颇深。目前的教育博客、图书馆博客、企业博客、经济类如炒股等提供技术性信息的专题性博客等,由于和受众学习、工作、经济因素联系较密切,这类博客在今后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如今在博客总量中占一定比重的个人性色彩较重的博客,其个人性、草根性、略带自传性等因素局限了此类博客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对于此类博客的受众可能大多是和作者认识的同学、朋友、同事,博客上所反映的一些时间可能只和作者有关、或者只和小范围内的人员有关。对于这类博客,愿意阅读、参与讨论的人是较有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