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幼儿园,有个小男孩叫“祝仲”。因为家里几代单传,男孩的出生无疑是给家里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家人们希望后继有人所以取了带人字旁的“仲”字。可是事与愿违,这个字给孩子带来了很多麻烦,在一次接孩子放学,因为妈妈有事来得晚了点,结果看到了这样一幕,老师拉着自己孩子的手大声的喊:“这是谁家的祝仲(祖宗),这是谁家的祝仲(祖宗),没有人来接呢”。妈妈见了也没多想,赶忙拉过孩子说:“我家的,我家的”。可就在她回答完,四周接孩子的家长哄堂大笑,这件事对祝母心理影响很大,回到家跟孩子父亲说后,决定为孩子改名字,其实之前这个名字,已经在孩子周围,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他的名字会让同学或老师感到烦感,老师也曾委婉的跟孩子父母说,给孩子改名,但是父母没有亲身体会过没什么感觉,也就拒绝了。
这类名字会给人一种被占了便宜的感觉,觉得自己的辈分比对方小,甚至于有种挨骂的错觉。这也是为什么会引起周围人烦感的原因。时间长了,会经常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以及影响以后孩子的社会交往,因此名字应该尽量避免类似的词。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会用姐或是妹字,来取名字的。像什么王三姐、刘晓妹,这种名字不难听,但是偶尔会让人尴尬,比如跟一个比自己小的人还要喊姐,或是明明比对方大可是还得喊对方姐,这样就产生了不平衡,让人特别不舒服。这种是同辈名字,还有的辈分就大了。朋友的女儿取名叫“怡”,一开始我觉得这个字挺好,后来真正喊起来麻烦就来了。比她大的要喊怡(姨),甚至长辈要喊怡(姨),孩子的父亲也是天天喊小怡,可能习惯了就好了,但是陌生人一开始会很别扭,感觉不舒服。
个人觉得起名还应谨慎,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在古代男人取名会用父、叔、公、翁等这些都是美词,而女人用姐、妹、姑、娘这类字也是自然的,不存在“占便宜”之说,但随着这些字的用意用法的变化,已经不再适合用在名字里了。现代社会已经很少人会用,代表辈分的字了,但“子”字除外,“子”的意思是指有学问的男人,被人誉为美称,用到名字里也很好听如王子义、杨子荣、陈子昂等。不管是哪种名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