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之用人(系统|细节|案例)

上期内容回顾:
笔者在昨天的文章《管理实践之决策》中,结合具体案例,与大家分享了决策的相关内容。决策是管理者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特别是高层领导者。
决策事关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层级越高,对企业影响越大,ceo的一个重大决策就会决定企业的命运,比如曾经无比辉煌的 nokia 等。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笔者与大家分享用人的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第十章:用人
“找对人,说对话,办对事。”相信这句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是啊,要想办对事,你肯定要先找对人,然后还要说对话。还有一句话是对管理者说的,那就是:“用对人,决对策,带好队”
用人与决策是各级管理者经常要面对的,用人与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管理者管理水平(能力)的高低。对于企业最高管理层(领导层),如老板(总经理),其用人与决策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前程。
(图片来自网络)
刘邦团队在与强大的项羽团队抗争中,最后能够功成名就,当上汉高祖,与其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他登基做皇帝后,在洛阳南宫摆设的酒宴上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运筹策划于帷帐之内,能够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运输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而我能够正确任用他们,这就是我之所以取得天下的缘故。项羽只有一个谋士范增还不能信用他,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
用人就是要知人善任,要想善任,首先要知人。那如何知人呢?要想知人,首先应该从这个人的两个方面,即德与才,进行分析判断。
(图片来自网络)
一、德:主要表现在:
1、道德:1)真诚信用;2)包容大度;3)团队精神。
2、价值观:是志同道合吗?道不同不相为谋。
3、态度(意愿度):愿不愿干,有多强烈?
二、才:主要表现在:
1、能力:经验、知识、方法
2、绩效:工作业绩
3、潜力:特长或优势
根据德才判断原则,人就可以被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有德有才:这种人是企业要重用的人。
2、有德无才:需要培养后使用(如刚毕业的大学生)。
3、无德有才:奸才,控制用或不用。
4、无德无才:废材,不能用。
原网通的总经理田溯宁和ut斯达康的总经理吴鹰,在做客《对话》栏目时,主持人列出了八个类型的人才,让这两位老总选择其中三种。
a、勇敢,做事不计后果;
b、点子多,不听话;
c、踏实,没有创意;
d、有本事,过于谦虚;
e、听话却没有原则;
f、能力强但不懂合作;
g、机灵但不踏实;
h、有将才,也有野心。
这两位老总所选的三种人中,有两种人是相同的:
a、勇敢,做事不计后果;
h、有将才,也有野心。
这是大公司用人的标准。
规模较小的企业的老板喜欢什么样的人才呢?经过调查 ,规模较小的公司的普遍用人标准:忠诚、协作、专业及敬业。
从以上可以得知,不同规模的公司,他们的用人标准是不同的。实际上,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其用人标准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总之,企业要招聘(使用)与其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最合适的人才,而非最佳人才。
这是一家小公司老板的自述:这些年没少招聘,几年前,最多时我一下午面试五六十人。
刚开始没有经验,每回招人都找最好的,工资一千多(当时的薪资,下同)的售后服务岗位,经常招名牌大学本科生,英语过四级。
后来发现,招来人根本留不住。本来简单工作的岗位,中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找个本科生双方都不合适,只是在写公司简介时方便吹牛。
另外面试时应聘人员说的话不可全信,有时对方刚失去工作后比较失落,为得到新工作,他们什么都敢承诺。某次公司招聘商务,岗位工资定为两千左右,一个女孩投简历面试,本科学历,3 年工作经验,上份工作工资在两千五,我问她这次工资比上份工作工资低,能否接受。她毫不犹豫表示没问题。由于她比较适合商务职位,我就录用了她。半个月后,前任商务和她交接完离职后第二天她也离职,理由居然是工资低,搞得公司非常被动。再次招聘我招了个原工资一千五百元的女孩,现在还在该岗位,不但干得好,而且对工资也很满意......
当企业由于诸如员工提拔、员工离职或业务发展需要新增岗位等原因将出现岗位空缺时,企业就需要考虑并解决空缺岗位的人选问题。解决的办法无非有下面二种方式:
一、内部提拔或调配;
二、对外招聘。
企业出现岗位空缺时,特别是各级管理岗位空缺时,首先要考虑内部人选的可能性,其次才考虑对外招聘。另外,私营企业老板,要善于使用自己的亲属,举贤不避亲,亲属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忠诚度,最大的弱点在于其难管理。
对外招聘的渠道有:熟人介绍、网络、报纸、猎头、学校、人才交流、创意竞赛等。
对外招聘的两个高潮时期:春季与秋季
另外,招聘广告也是一种企业宣传手段,因此要做好招聘文案的设计工作。
面试在招聘工作过程中是很重要的环节,主要是通过望、闻及问来进行的。
(图片来自网络)
望:观察应聘者举止行为,举止行为代表习惯(相由心生);
闻:听应聘者如何陈述,语言代表思维。
问:从头到尾问相关的问题。
问“最字当头”的问题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很快了解应聘者的相关信息。例如问应聘者:你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你最大的特长是什么?你曾经遇到过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你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怎么解决的?你曾经取得的最大业绩是什么?你最大的期望是什么?你最幸福的工作方式是什么?你描述下你最喜欢的领导?你遇到生命中最大的厌恶的事情是什么?等等。
下面是一个招聘面试的开场场景,大家可以分析一下,招聘如此安排的意图是什么?即这位副总主要想了解应聘者的什么能力?
某公司招一名业务经理,公司招聘室里就一张桌子和其后面的一张椅子。招聘官,也就是这家公司的副总,就坐在这张椅子上。这时,一位应聘者走进招聘室,接着向招聘官问好。招聘官回礼后说了声:“请坐!”...
根据测试结果,不同的应聘者反应不同,正常情况下,主要有下列三种反应:
一、应聘者会说:“谢谢,不用,还是站着谈吧。”
二、应聘者会说:“贵公司没有准备椅子,怎么坐呀,只能站着了。”
三、应聘者会说:“不好意思,请问下,我能到外面搬张椅子吗?”
从以上可以看出,面试一开始,这位副总主要是想了解应聘者的变通能力,因为做业务需要一定的变通能力。
对于核心岗位(如公司高管)或骨干岗位(如中层管理人员)的对外招聘,除了普通的面试外,由于人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有条件的公司还会根据需要,进行这样的测试:情景演讲、试题测试、面相、血型等。这里不做进一步阐述。
由于高管人员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关键的作用,对高管人员的招聘要不拘一格,毕竟,“英雄不问出处”(刘邦重用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项羽正相反)。也就是说,企业老板要亲自抓高管人员的招聘工作,以避免下属招聘人员用条条框框或经验不足把“千里马”漏过。
招选后,除劳动合同外,对重要岗位的员工,还需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签订诸如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及行业禁止等协议。
知人(识人)后,如何用人?答案就是:善任。人无完人,要用人所长。
刘邦在生前就对身后的丞相人选进行了预作安排:萧何死后,可以任用曹参为相;曹参之后,可以任用王陵为相,但王陵为人愚忠而刚直,需要陈平来帮助他;陈平智谋过人,但也难以独任丞相;周勃为人稳重厚道但缺少文才,但安定刘氏天下者一定是周勃,可以任命他为太尉。
刘邦去世后,完全按照他的生前安排依次任用这些人,在后来吕氏专权、诸吕图谋不轨时,果然是陈平和周勃联合刘氏宗室人员,合力消灭了诸吕,迎立代王刘恒,安定了刘氏皇室,保住了刘氏江山。这又充分显示出刘邦知人善任的非凡才能。
以上我们谈了知人与用人的事项,接着我们谈如何留人的事项。要想留住好的人才,企业除了用其所长外,还要给予其匹配的待遇:
一、对于普通员工: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包括学习及培训机会;
(图片来自网络)
二、对于骨干员工(如部门经理):合理的薪酬、管理效益激励及培养提拔;
(图片来自网络)
三、对于核心员工(如企业高管):合理的薪酬、管理效益激励或公司利润分享激励,甚至股权激励。
(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留住人才很重要的法宝。
(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相关文章链接:
1、管理实践(引言)-管理的真谛在于融会贯通,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2、管理实践之决策
下篇文章预告:管理实践之用人
更多智慧分享,敬请 关注 本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