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内容有点多,主要围绕4个字“运营效率”。管理天分悟性占第一,纯学不思考的孩子可以继续当小人物,希望看我们文章的人都有志于当将军。
影响运营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决策层,对接方式,内外消化项目的能力,员工考核以及评估能力等等,如下。
因素一:内部体系过度臃肿
说臃肿不是指员工们太胖,而是各个部门独立运营,流程化,细化分工,责权到人的时候,过度浪费人力资源,而且影响效率的通常就是流程与细化分工。例如一家公司内有新媒体部门,业务部门,pr(公关)部门。每个部门都各自拥有一名设计师,策划人员,文案人员,编辑人员,以及一位主管。单独拿出设计,文案,策划3个职能,相信经管公司多年的翘楚们都相当清楚,这3个职能的工作量不可能每天都处于饱和状态,也就意味着各部门都存在人力资源闲置和浪费。如何解决该问题,后面会给出几个解决办法。
因素二:各个环节对接方式与“无知”
运营管理中,每个部门都会提出他们的需求,每个需求递交到主管这里,再由主管为代表向其它部门主管进行衔接,会产生各种“无知”的问号脸,彼此在项目推进上会产生交错遗漏,分不清轻重缓急。这一点内部培训也避免不了。例如业务a组与b组,同时递交宣传需求,pr部门虽然按收单的先后顺序进行推进,但是a组与b组的主管同时提出“该客户相当重要,需要马上投放宣传”,而pr部门每次能消化的项目只有一个,必然会有一组的客户服务滞后。此时各部门主管之上的决策层,就需要立即判断出重点服务对象,与滞后措施,想办法确保a组和b组的项目能如约完成。
也就是说,决策层对内,必须深入了解各个部门的职能,公司所有服务项目的合作价格;对外,必须掌握同业者大量的资源信息,清楚他们的服务水平与价格,以便内部消化不了时,能及时外包给其它合作伙伴。在商场上没有绝对的敌人。
因素三:人形路由器
当公司各个部门独立运营,确实能快速响应客户以及其它部门的需求,但是会导致每一项部门需求对外衔接时被严重滞后。谷歌的一位创始人曾形容自己是一位超级路由器。他能精准并快速的上传下达,像人形互联网一般标准无误的沟通各个部门。这是一项天赋,也是精英人才的一种表现。
部门之间的对接效率与决策层有关,决策层越多越乱。在决策过程中,管理越扁平,效率越高。决策层要有一定的权力,避免层层往上报。
因素四:放弃长远利益与员工利益是砍自身手脚的行为
由于各部门对接效率差,各部门之间分不清其它部门的轻重缓急,决策层优先保证大客户的服务质量,导致其它b级、c级客户丢失。对公司长远发展会产生两大弊端,一是对大客户的依赖性更强,二是员工失去信心,从长远来讲,相当于放弃了中小型客户的培养与扶持,也放弃了一部分员工的利益。
解决方案1:阿米巴管理模式
对接效率上,建议大会要减少,小会频繁,各部门主管可以尽快对接处理,彼此督促执行,由最上层来监督执行结果。
针对运营管理体系臃肿问题,如果不想调整人员架构,可以使用阿米巴管理模式来处理。即,部门可以自负盈亏,部门内部判定是否项目外包或接外单,公司从收益中抽成。
解决方案2:华为末位淘汰制
对接效率差,说明该公司的绩效考核有问题,硬性指标占比评估有问题,对项目接单的评估有问题,决策层对公司各个部门的职能了解不透彻,对同业竞争资源和服务水平未深入调查了解,粗暴点说,决策者可以下课了。企业内部培训,真正培训的实际上是决策层那些少量的人员,他们需要深刻了解每个环节的运作功能。
a. 体系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成本太高,但如果能自负盈亏,是不用改变的。反之,需要立刻做架构调整。
b. 项目接单评估需要结合同业竞争情况做即时判断,内部消化不了,可以联合外包形式来消化。
c. 暂时不赚钱的项目整合起来,可内部承包出去或出售,卖不了又承包失败,可以考虑砍掉项目投入。
d. 各个部门先自己写改善意见,先动业务部门。
e. 绩效考核下,末位淘汰,淘汰员工人事可以先安排内部转职。
最后,小编换位思考了一家dt型(数据处理技术)的公司,能否使用上述的方法,后来觉得还是想太多了,方法是人想出来的,万变不离其宗,希望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能触发大家的灵感。
以上来自多位友人的探讨,包含南京麦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小军,前房天下广州公司媒体总监刘平,前正航软件深圳分公司廖总等等。谢谢大家分享管理经验!(文.小文/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