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关注(42)|查看更多问答
8个回答
三昧真火之以悟证道
05-19 22:4112赞踩
请大家指教。
随想第六十一则——简单说:情绪、记忆、知识、经验、聪明、智慧、思维
情绪是,感官获得信息时,由心理反应转化为生理反应的过程,即是神经系统在接受到信息后迅速处理,并把处理结果传递给身体组织,构造出能量模式,从而形成行为,行为过程中感官又接收各种信息,这是一个循环反复无休止的轮回过程。某些强烈的情绪被大脑存储记忆,形成比较固定的信息反应模式,或者叫固定思维模式,也就形成习惯行为模式,这样情绪就上升为情感。所以,改习惯就是改思维模式。
人的信息反应模式,与行为习惯都可能被大脑以结构性信息记忆存储,而被存储与记忆的信息就形成了人的经验与知识。这种经验与知识直接与实践关联,是最直接的经验与知识。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力很好,就可以说很聪明,聪明就是耳聪目明,接收的信息量大、准确、连续,并且存储与记忆时间长久。
而智慧可以认为是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经验的再认知,对知识的再认知,是深层次的理解与融汇贯通,有智慧就能一理通,百理通,举一反三,最后达到一切道理都明白透彻,没有疑惑不解,没有烦恼忧愁,痛苦快乐都看的通透。
所以,最神秘、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及思维方式,有些人没学历,甚至没读过书,字也不认得,却比很多书虫,高学历的人厉害很多,就是因为掌握了一套高效的思维方式,以及养成一种高效思维方式下的行为模式。这种人就不是用聪明来形容,而是用智慧来形容。
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是好的、高效能的呢?个人觉得有很多,比如哲学思维,道学思维,佛学思维,科学思维等等都可以算。
所以,如果想获得更高的智慧,就一定要磨练出更好的思维方式,并形成一种行为模式。8评论
牛角坚
05-20 13:292赞踩
先把智慧去掉吧,那可以说是某个思维的状态描述,而不是描述思维方式。分类混淆就是思维混乱,概念不清,这就是在思维了。思维只有一种,逻辑,其他都是不清晰的应适词汇,所以才混乱。情绪也是逻辑,尚不能意识全控制的粗浅前逻辑,你看情绪情感不能逻辑分析吗。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这。。。说到这。12评论
春风沐雨我在等你
05-23 14:3950赞踩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重点,尤其是扭转崇圣思维方式时更应该去刻意地多想想实际,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总是灰色的”。我们对一切理论、观点、概念,包括那些已成定论的、那些风行于世的、那些貌似高深的以及自我积累形成的,都要抱着科学的怀疑精神,都要有一股冲破桎梏的锐劲。尤其对那种自己比较信服的理论,更要警惕被其束缚,注意经常拿新鲜的实际情况去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思考、说话、写作,也应尽量避免引用其现成的观点思想。要时时、事事、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从实际中抽象观点思想,或用实际来检验各种思想观点的能力,让思维方式逐步走上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我国的辩证思维主要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培养好的思维方式首先要做到抓重点,手头有一件事情要处理时,先弄清楚其要害和要点是什么;其次是分程序,弄清楚要点和要害之后,就得把整件事情分成若干步骤是整件事情条理清晰先后次序分明;最后是做简化,这也是一种能力,把事情尽量做得简单。做好以上三点便完成了所要做到事情,但要使整件事更漂亮则需要第四点:润色细节。即将每一天、每一个24小时都当成一件必须完成好的完整的事情来做。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 简而言之,每天都尽可能地集中精力,把值得做的少数几件事情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