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厂仙乐健康乱战保健品红海

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乐健康”)放弃自身品牌完全靠代工生产闯荡保健品市场。依托于快速成长的保健品市场,仙乐健康欲冲刺保健品代工厂第一股。然而在红海一片的保健品市场中,没有核心竞争品牌的仙乐健康是否能有一直握在手的筹码?脚踏实地的对软胶囊进行深入研究是追求发展的唯一办法。
专注代工业务
专注于代工生产的保健品企业仙乐健康谋求上市。仙乐健康日前披露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在上交所发行2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25%。仙乐健康此次ipo计划募集4.66亿元,其中8000万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将投资安徽马鞍山生产基地建设、仙乐健康研发中心建设、仙乐健康b2b营销、包装车间技术改造四个项目。
仙乐健康主营业务为营养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仙乐健康此前经营模式为“品牌+代工”。出售广东千林公司后经营模式由“品牌+委托加工”到主攻委托加工是仙乐健康在ipo前内部调整重要一步。
2016年1月,仙乐健康以1.44亿美元将旗下惟一品牌业务广东千林卖给辉瑞,完全放弃自有品牌,集中精力给辉瑞等企业做代工。目前,市场上辉瑞、葆婴、康恩贝等品牌的保健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为仙乐健康生产。代工生产为仙乐健康带来较为可观的利润,2016年合同生产模式完成了公司营业收入的99.72%。
自有品牌的出售为仙乐健康带来较为丰厚的利润。招股说明书显示,仙乐健康2014-2016年业绩分别为7.79亿元、8.24亿元、7.87亿元,对应当期净利润为0.61亿元、0.56亿元、7.25亿元。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仙乐健康2016年净利润大幅增长,涨幅达886%。仙乐健康表示,处置子公司广东千林产生大额的股权转让收入导致业绩有了明显提升。
子公司多亏损
子公司经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公司经营能力。根据仙乐健康招股说明书,截至2016年底,公司共拥有11家子孙公司,其中有6家子公司没有具体业务,其余5家经营业务均为生产销售保健品。值得注意的是,在11家子公司中,仅有2家为盈利状态。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除去年2月在德国成立的仙乐海外未实质经营外,仙乐健康其余10家子孙公司均正常经营。2016年,公司旗下仅有ayanda有限和ayanda两家子公司盈利,分别实现净利润29.67万元、338.89万元。其余包括仙乐控股、仙乐国际、广东阡陌、美国仙乐、安徽仙乐等在内的8家子孙公司全部亏损,合计亏损3799.7万元。其中,亏损最多的为广东阡陌,亏损额为2152.13万元。
海外市场是仙乐健康重要发展市场。公开资料显示,仙乐健康产品销往欧美等多个国家及地区,2008-2012年连续五年获得全国保健食品出口排名第一。分析认为,目前,仙乐健康海外市场营收占据整个公司的30%,未来海外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仙乐健康旗下盈利的子公司ayanda是欧洲五大软胶囊生产商之一,仙乐健康希望借助收购ayanda巩固在欧洲软胶囊市场地位的同时将公司其他产品通过ayanda输送到欧洲市场。
模式隐含风险
这种出售品牌业务收购海外软胶囊加工厂的行为被认为是仙乐健康业务结构从“品牌+委托加工”业务调整为专注委托加工的信号。仙乐健康似乎对这种单一的业务结构充满信心,但不管是产品毛利率的降低、子公司亏损抑或是服务商合作意念改变,对仙乐健康来说都是一种风险。
保健品毛利率较高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不过,自有品牌生产和代工生产两种模式的盈利能力有着较大差异,自有品牌销售毛利率明显高于合同代工模式的毛利率。公开数据显示,2014-2016年,仙乐健康合同生产模式的毛利率分别为28.3%、31.84%、31.93%,但自有品牌销售的毛利分别为79.22%、77.78%、48.71%。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仙乐健康将自有品牌出售相当于把保健品最赚钱的环节让出,为大企业代工生产一旦出现行业动荡或者与合作公司出现摩擦,仙乐健康将面临较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