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的领导看过来


尊敬的绍兴市卫计委领导:
  我们是基层今年参加副高晋升的医务人员,工作十几年以来,我们一直兢兢业业,按部就班,从士、师、主治一步步考上来。然后准备职称英语、计算机、论文,准备学分,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要知道这对于我们基层的员工来说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情,但我们毫无怨言,因为以前我们的同事都这样一步步过来的,觉得这些努力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今年也可通过副高的评审,成为一名副主任医师。结果今年改革了,说英语、计算机、论文都不用了,好吧,这也没关系,虽然白白努力了,有点不平衡,但考试资格在的,那就努力备考准备考试吧。结果几个月辛勤看书,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成绩合格,然后我们就相互道贺着,憧憬着,就等着准备各种资料参加评审了。不料改革后,原来由省里评审改成绍兴评审了,而且改革方案迟迟不下来。直到12月9日,才知道各家医院副高的名额大大减少了,由原来占全体专技人员的比例变为在编专技人员的比例了。这下问题来了,我们本来上线的每个人都有参加评审的资格,现在却全体尽墨,这还不算,要等到取得资格,必须等已聘高级职称的人员退休之后,也就是说这辈子基本无望了。我们在这里就想问一句:同样的准备,同样的考试,我们没犯什么错误,就因为某些领导的脑袋一拍,就要我们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吗?而且每家医院里那么多非编专技人员,他们就不用升职称吗?这不是明显的歧视吗?而且这改革说改就改,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没有缓冲时间,真的很完美吗?感觉这几天心情极度郁闷,现实真是太残忍了。你们一开始说我们没资格考试,也就算了,至少我们不用这么辛苦地备考了吧,真不知这改革怎么改的,完全像儿戏一样。希望领导们能从实际情况出发,给我们一个交待吧。

领导亲戚满足了,关你们P事

可怜的悲伤的12月,你在此发贴也只能发发牢骚,估计掀不起半点波澜。还是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毕竟工作不是只有职称,生活更不是只有职称。好好爱自己、爱家人,健康地生活。也许过几年政策又改变了,只要年轻健康,机会总会有的。祝你顺利度过悲伤的12月。

深表同情!!!!

改革的牺牲品

无能为力

听说以后升职称越来越难了,关键职称跟收入挂购,不然我也懒的升,又是考试,又是论文,真心累。

是要改革,这么多副主任、主任医师,没见的水平好到哪里去。以后评审的时候应该加上口碑一项,水平高不高、医德够不够,患者说了算!

不止你们医生在改革。这种事,只能说时代的命运

实施职评改革评聘结合不是绍兴市卫计委独创的,今年还是过渡期,2017年起将全面实施。

如果这样后面的人考试机会都没了,大医院副高正高,怎么没有比例,欺负人啊

据说这是中央的政策,不光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去年就开始实行了,2017年扩大到所有行业。以后职称聘任由单位说了算,不看资格看能力。但一个职称换个单位就不一定被认可,打破了一评定终身制度。

估计是上头认为专家太多了!

这个内幕至少从侧面曝光了卫生教育等系统鸡犬升天的现状。
之前一直有部分老师标榜教师工资高于公务员(这点是对的),延伸推论出中小学中高级职称要高于正处级,不知道也不关心文件依据什么的,但现实中中小学中级职称遍地都是,区政府却有几个是正处级的?
事业单位职称评选泛滥之极,令人发指。如果是学术技能贡献真的达到中级职称了,当然应该给名分。但职称已经沦为只是提高工资福利的筹码时,职称本身的含金量又有多少?让一个变质的职称来谈论提高工资是何等可笑?
本人不是专业的,不敢评价评职称需要哪些条件,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数量比例是要低,宁缺毋滥。就像全国信息学奥赛,全国一等奖我省有数百个名额,这种全国一等奖还有多少含金量。显然好大喜功之风从教育系统已经吹起。
回归主题,要职称真正与收入挂钩,必须提高职称含金量,必须合理区分高中低,真正体现职称的价值,而不是一个单位50人,49人都是中高级,要工资都要正处级的,实际干活都不行的。
其实职称整顿就是官帽整顿从行政单位向事业单位的延伸而已。

考出来才是真本事,至少公平,虽然也有高分低能的,评评的这个东西真的不好说了,而且如果单位定定,哪就更不好说了,看谁马屁拍的足。

这个真不合理,领导口号声声说向基层倾,请问大医院高级比例与基层比例是多少?

前面人家站了高级职称位置,不退休,其他(她)人不用考试,省时省力,不用看书

请卫计委主要领导关心下,看看这样是否合理,个别卫生院因为了留给后面的人,说先空着不按规定设岗聘任。不公平、腐败现象突现,没按规定召开职代会和公示就上报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