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工智能在2017年里迅速进入爆发期,成为推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主客观条件成熟,智能时代到来。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史,现在的爆发具有其必然性。首先,互联网带来更大量、更多维也更完备的数据,是数据驱动决策的基础。其次,随着并行计算的成熟以及芯片等硬件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数据处理工具已经成熟,金矿能够挖掘。再者,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经过近三十年的蓬勃发展,业态与格局已经稳定,提升的空间和边际效应逐步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新进入的创业者,都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尚待挖掘的具有巨大前景和空间的领域,人工智能无疑具备这样的特征。于是创业公司叠起,巨头大力布局,智能时代到来。 回顾过去这一年,人工智能产业风起云涌:在百度all in ai并成功做到股价v字反弹的同时,谷歌已经进入了ai first核心战略的第二年;alphago战胜了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下一步还要去打星际争霸;苹果iphone x和华为年度旗舰机mate 10里都用上了ai专用手机芯片;专注gpu加速机器学习计算的英伟达股价又翻了一倍;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在网上又红了一把,不过今年它已经卖给了软银。 从产业升级来看,各类医疗影像、安防监控、无人零售、智能客服、金融教育等市场更是热火朝天,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扎堆涌现、融资,资本豪掷数百亿元捧出一众独角兽,语音交互与视觉识别两大ai落地方向异彩纷呈,智能音箱市场大爆发,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台。 此外,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纷纷出台人工智能相关发展战略,中国更是在2017年7月与12月陆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人工智能成为2017年信息通信业焦点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全球2017年信息通信领域的最大热点,远高于物联网、5g、安全与隐私、区块链等。
图1 2017年全球信息通信热点领域新闻热度及专利申请数
二、阶段走势:行业处于爆发增长初期阶段,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长期来看,人工智能行业总体处于爆发增长阶段,公司和产品数量众多,并在垂直行业中开始渗透。此前积累的技术潜力迅速释放,新技术发展迅猛,算法和算力的突破为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2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总体所处阶段
技术方面,全球历年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数量变化趋势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积累后,在2010年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从行业发展的长周期来看,技术成熟度的变化趋势会呈现“s”型,而从短期来看,专利数量在2002年和2008年前后都曾出现增长瓶颈,技术的发展在波动中不断进步。
图3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变化趋势(注:以1987年为基准值)
产业投资方面,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在2011年初见规模,除2013年出现一定波动外,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2017年投融资总规模达到1800亿人民币,平均每笔金额接近6亿人民币。
图4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规模和笔数
其中,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主要集中在种子天使轮、a轮和b轮,其中种子天使轮比重逐年下降,投资人更为谨慎,投资阶段有后移趋势。
图5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轮次分布
企业方面,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在2004年以后稳定增长。2016年和2017年新增企业数量分别为128家和28家,尽管近两年新增企业数量下滑,但该现象属于投资热潮下的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趋势。
图6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新增企业数量
三、热点领域:国内关注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等应用领域
图7 人工智能产业是一个结构性的体系
图8 人工智能产业链以关键技术为核心
人工智能市场横跨十三个垂直技术领域。venturescanner通过追踪分析855家领域内创业公司,绘制出一张人工智能市场全景图。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角度入手,划分出十三大领域,总估值超过87亿美金。由于综合考虑了技术和商业模式两个维度,因此会存在一些技术相同但商业模式不同的分类,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为例,有些公司以机器学习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为主攻方向(通用型:技术为主),而有些公司则将相应技术整合到一些产品或应用里(应用型:应用为主)。
图9 人工智能市场横跨 13 个垂直技术领域
表1:十三个垂直领域介绍
从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关注点来看,新闻热度最高的是人工智能算法及平台、智能驾驶和计算机视觉三大领域,而语音、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随着智能音箱等产品涌现热度提升很快。
图10 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新闻热度
alphabet在人工智能领域频频布局,新闻热度增长最大,其次是苹果、百度和微软。
图11 2017年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分布
从国内投融资来看,近三年内人工智能领域主要集中在智能驾驶、大数据及数据服务和人工智能+领域。
图12 2017年全球企业人工智能新闻热度增长幅度
从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来看,有高达42%的企业应用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其次是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两者占比总和43%,与计算机视觉占比相当。在目标市场行业中,人工智能+企业(融合医疗、金融、教育和安防等领域)总计占比40%,位居第一,其次是智能机器人行业、智能驾驶和无人机。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更多关注人工智能应用环节。
从国内投融资来看,近三年内人工智能领域主要集中在智能驾驶、大数据及数据服务和人工智能+领域。
图13 2015-2017年国内人工智能投融资分布
四、巨头布局:batj各自发力,纷纷抢滩人工智能
基于新闻热度,国内不同领域的热点人工智能企业整理如下。
图14 2017年国内人工智能热点企业分布
对比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和京东这几家巨头,从新闻热度来看,百度在人工智能各领域布局和产业化能力强于腾讯、阿里巴巴和京东,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三大领域,百度的产业新闻热度明显高于其他公司。
图15 国内巨头公司在各领域的新闻热度
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正处于爆发期。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从2010年开始出现持续增长,于2014年达到19197项,并于2015年开始大幅增长,达到28022项,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年申请数为29023项。 金准数据认为,2010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发展,技术和数据积累给人工智能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增长动能。进入2015年,在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场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中国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说明,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水平正在处于不断提高的阶段,目前已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有望持续发展,预计2018年专利申请数将持续增长。
图16 2007-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统计
2017年,a股人工智能企业专利申请公开量为11828件专利,同比降低4%。中兴通讯的专利申请公开量排在第一位,是5780件,占2017年总量的49%,同比增长22%。四川长虹排在第二位,申请公开量为1351件,同比增长11%。海康威视申请公开量为725件,同比增长85%。综上所述,a股人工智能企业专利申请公开总量下滑,但专利高度集中在个别大企业,如中兴通讯、四川长虹、海康威视,三家企业申请公开量占全部数据的66%以上,同比增长15%。
图17 2016-2017年a股人工智能企业申请公开量情况
2017年,a股人工智能企业有效专利量为7609件,同比增速达到7.6%。其中排名靠前的企业以主板企业一马当先,中小板企业次之。中兴通讯(2550件)以绝对优势领先全行业,这源于中兴多年前已经开始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长安汽车(772件)和四川长虹(814件)并驾齐驱,势头强劲。
致力于梦想引领未来的视源股份(890件)近年来大力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有效专利量同比增长550%,潜力无限;缔造出诸如巴啦啦小魔仙、超级飞侠、喜羊羊等小朋友们的明星的奥飞娱乐(555件)也有意将动漫产业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有效专利布局效果显著。
图18 2016-2017年a股人工智能企业有效专利情况
在专利布局方面,百度在各项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腾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专利申请量突出。
图19 国内巨头公司在各领域专利申请情况
从招聘看,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职位平均公开月薪在1.85万元-3.26万元之间,最高达8万元,显著高于我国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
图20 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职位公开薪酬分布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四巨头都在重点建设和完善算法及平台领域的人才队伍,腾讯算法相关人才的招聘比例更是明显高于其他领域。此外,不同公司也各有侧重领域,百度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发力,阿里巴巴更为注重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及数据服务领域的应用,京东则大力招揽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领域的人才。
图21 2017年国内领先企业人工智能招聘侧重
从投资方面看,几大巨头除在不同领域各自深耕外,也纷纷投资了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在近三年内,百度投资9家,阿里11家,腾讯12家,京东5家,其中大数据及数据服务和智能驾驶是巨头共同关注的领域。此外,百度还注重语音领域的投资,阿里将投资扩展到ai+旅游、保险、安防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腾讯除ai+保险、教育、医疗健康领域外,还关注智能机器人方面,京东则开始布局ai+安防及物流等领域。此外,科大讯飞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企业,在智能机器人和基础硬件领域有一定投资布局。
图22 互联网巨头分领域投资笔数(2015-2017)
五、区域表现:北京领跑全国,沪粤江浙产业集中
从企业注册地来看,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上广三地,北京远超其他地区。此外,浙江、江苏两地人工智能企业也较多。金准数据认为,人工智能是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北京的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等环境都优于其它地区,是人工智能的创业重镇。有丰富技术、硬件和产业资源的深圳和上海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共有82.8%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分布在北上广深,在一定程度说明,人工智能产业将形成以北京为绝对核心,上海、广州、深圳为重点城市的地理布局。
图23 2017年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注册地分布
从投融资来看,全国获得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的省及直辖市共17个,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和贵州。其中北京优势明显,十年内吸纳了2887.4亿人民币,482笔融资,浙江其次,上海、江苏、广东也比较突出。
图24 2017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地区分布
从人才招聘来看,招聘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职位的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浙江和上海,其中北京占比达到61%,三地所招职位占比合计近九成。
图25 2017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招聘地区分布
六、市场预测:计算机视觉是当前重点,未来基础算法和芯片将逐渐提升
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16.9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52.8%。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370亿美元。其中,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56亿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3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60%;其中,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220亿美元,年均增速接近65%。技术分类上,计算机视觉、语音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更为成熟,所占比例分别为37%和22%。人工智能创业企业的涌现集中在2014-2016年时期,在2015年达到顶峰(新增150家),创业热潮与投融资热情在2017年回归理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各类应用场景的落地,预计在2018年时人工智能市场增速达到56.3%,整体规模达到339亿元。2018年,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能力的增强将促进计算机视觉、语音等技术不断突破,谷歌、英伟达、华为、寒武纪等发布的ai芯片产品将进入大批量商用上市阶段,人工智能产业将继续增长并与垂直行业加深融合。
图26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27 2017年国内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结构
七、2018人工智能超级产业链地图
围绕专注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的愿景,金准数据分析对比了数百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公司的发展情况,认为2018工智能超级产业链地图覆盖了人工智能上游技术提供和下游行业应用两条主线上,包括芯片、算法、云服务、传感技术、视觉技术、语音技术等上游领域,以及安防、医疗、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客服、家居、金融、教育等下用应用,涉及400多个关键领域。
图26 2018年人工智能超级产业链
从图中金准数据发现,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行业中的进一步成熟落地,语音交互与视觉识别两大应用领域在2017年里迅速进入爆发期,安防医疗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客服企业数据服务等也成为最受资本市场与创企热捧的行业。
拿安防为例,由于ai能够对迅速对视频进行结构化处理、对人、车、物进行快速识别比对,此类能力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