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始,农用地可以跨省“买卖”,这对农民有什么好处?

这两年农村的变化和发展大家都看在眼里。随着国家针对农村市场的政策倾斜,为了达到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国策。国家针对农村的建设开始加大马力,随着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展开,土地终于有了完备的性质和概念。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土地将会允许租赁和交易。而农民对土地的控制和利用也有了清晰的概念,今后土地和宅基地入市的消息也迎来了很多猜想。而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两份土地改革的文件,简单的说就是未来的农用地可以跨省“买卖”。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问了,这项政策的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利好的消息呢?首先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经济东部比西部更发达一些,人口也更密集一些。往往东部经济发达的地方土地并不够用,因为人口密集的条件下建设用地的面积更多一些。而西部地区往往人烟稀少却有很多土地没有被合理的利用。在城市的发展中必然会涉及到耕地红线的问题,毕竟18万亿亩的耕地面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而每个省也有相应的耕地面积指标,对于那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指标往往不够用。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指标绰绰有余。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土地可以跨省交易,但必须要在国家的统筹之下才能操作。这样一来,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建设用地就会毫无顾忌,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也能够最大化的开展土地的产业化和机械化程度。这样一来,耕地就不受地域的限制而局限性发展。那么跨省交易能给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呢?
1.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每个地区对经济发展的重心不同,有些地区的农业化程度高、发展条件优越。有些地区的现代化工业更发达,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更大。这样一来,两者之间就可以平衡互调,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有利于对经济建设的合理化配置。
2.创业
对于从事农村创业的人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大规模的土地,这样一来就可以更优质的发展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也有益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进一步的降低人工成本。
3.扶贫需求
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在农用地的交易中,可以将余下的土地 “卖给”那些经济大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公共基础建设。
相信这项政策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的实现土地的价值,这对于交易的双方都是一种资源上的置换和互补。大家怎么看呢?
关注我,三农财富资讯抢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