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宋茶代表的龙凤团茶,不仅寻常百姓喝不到,即使是朝廷官员乃至皇室成员,用茶也有明确规定。
有一年宋仁宗得了小团茶特别宝贝,赏赐中书省、枢密院的高官,居然只舍得“四人共赐一饼”!
皇帝舍不得以茶赏赐大臣,大臣们也就越发以茶为宝。即使是以欧阳修在朝中的地位,想得到一块龙凤团茶也很困难。
宋代的斗茶游戏风靡朝野,其中斗茶时最高级的茶就是出自北苑贡焙的明前茶,这对于民间茶叶消费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于是,到宋朝为止,明前茶已经成为集养廉、风雅、养生、养性、敬神、尊上、奢侈、审美等符号于一身的特殊消费品。
不过到了明朝,人们开始推崇雨前茶。
清明节后,谷雨节前采摘的茶,称“雨前茶”。
雨前茶,带着春天浓烈的气息,胜在鲜爽,一口下去,内蕴十足,对口腔是更剧烈的拦击,回甘似波浪层层叠涌。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令各地贡茶“采芽以进”。
这是中国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唐宋以来团饼茶的文化突然从汉族人的生活中消失了,一起消失的当然还有团饼茶的生产工艺及品饮方法。
在唐宋时期,饮茶时都是连茶粉一起喝的,尤其是宋朝,茶汤中茶粉的用量比较多。
这样的饮法,一定会觉得明前茶的味道比较甘美,而清明以后生产的茶味道就比较苦涩了。
明朝的芽茶则是放入杯中冲泡,只饮茶汤,不吃茶叶,早春的茶就会觉得味道偏淡。
所以明朝人总是强调明前茶味欠足,而雨前茶味道恰到好处。
至于现代,人们喝“明前茶”,大多是为了尝鲜儿。
“清明”前开采的芽叶细嫩,所含的茶氨酸含量较高。茶氨酸,正是茶叶喝起来“鲜”的重要因子。
或许有人觉得明前茶喝着口味淡,但它甜啊~
明前茶的茶叶中,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而一些可溶性糖类和部分氨基酸含量较高,甜味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苦味,使得茶叶入口香高而味醇。